第四十六章:门派传承
守护者门派传承历史悠久,最早起源于远古时期。
开创者为鸿钧道人。
鸿钧意为洪荒而远大“鸿”通“洪”意为:广大,“钧”意为:平衡,平均。鸿钧泛指宇宙
鸿钧道人:道教最高天神,宇宙的化身,为盘古前一团混沌之气所化。生于太元之先,一教传三友,既: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封神演义》中对鸿钧道人有如下叙述:
高卧九重天,蒲团了道真。
天地玄黄外,吾当掌教尊。
盘古生太极,两仪四象循。
一道传三友,二教阐截分。
玄门都领秀,一声化鸿钧。
这首诗歌即说明了门派起源,也暗含了门派的根本教义。前四句,大道根宗是高镇于九天虚空之中,蒲团是修道凭藉之物,究为何物,学人自行体悟。后四句中,三友其有二意:一是大道须备三元,三灵合运才是大道真宗;其二,三友是指太上、元始、通天三位教主。始祖将天地三才大道传与太上、元始二人,因其道全三才、德合天地,入其门者,皆为道德之士,故称阐教;始祖将修炼灵光之道传与通天,因其道不备三才,入其门者,若不知返归本源,终归异类轮回之苦,故称截教。
门派创立之后,一直不显,这取决于门派宗旨和秉承的理念。到了商周时期,商王暴虐,民不聊生。二代弟子中的一人出山,即姜子牙,辅助周王平定天下,完成守护者重任。
春秋战国时期,周室衰弱,天下分裂,第四代弟子中两位出世,即墨子和鬼谷子。也正是在他们这一代,对于门派的基本宗旨产生了分歧。创立了各自学派。
墨子主张公天下兼爱天下,以战止战,以杀止杀,采取了全出世,成为了先秦诸子之一,但是这也造成了最后这一脉的神秘消失。以至于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到了清代整理《道藏》的时候,才发现被误收入其中的墨子书,这才有了乾、嘉以来墨学研究的兴起。墨子书,其内容之广博、思想之精深,不难发现。但是,墨家学派的突然消亡,却始终困扰着人们。对此,许多墨学研究者多有涉及,且口径大体一致,即墨家思想自身的局限性,不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这些分析都有道理,但所有这些分析都没能回答墨家消失的突然性问题。先秦诸子学到了汉代,或显或隐、或盛或衰,大多有踪迹可寻,唯独墨家,却象谜一样消失了。
莫离子认为,墨家学派的突然消亡,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一学派的组织特征与行为特征。墨家是个有着崇高理想的学派,这个理想,便是公天下、兼爱天下。面对理想又该如何作为?墨家的宗旨是:“口言之,身必行之”,因此,墨家又是一个有着强烈社会实践精神的学派。正是因为这种实践自已社会理想的需要,才使得墨家在先秦众多流派中,成为唯一一个有着严格组织的学派。墨者称自已的领袖为巨子,奉巨子为圣人。其实,墨子就是第一任巨子,他不仅是这个团体的思想领袖,还是这个团体参与社会实践的组织者。不仅如此,墨者们还有着严格的自律精神,他们“以绳墨自矫”,严格要求自已。所谓绳墨,即木匠用以取直的墨线。而正是这种“以绳墨自矫”、严格自律的特征,才是这个学派被人称作墨家的真正原因,而不是因为他们睑黑或是墨子受过黥刑。正是这种对理想的坚持与执着,墨者们具有一种勇敢的精神,为了公理与道义,他们可以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的生命。西汉初年的陆贾说:墨门多勇士。《淮南子》书则说,墨家中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这些,都是对墨家献身精神的真实记载。而墨家对于社会实践的参与,又多以有组织的群体形式出现,于是这种献身精神,便很容易表现为一种集体行为。
莫离子说常想起秦汉之际的田横。田横,齐人,当初与刘、项同时起兵反秦,数年后,刘邦称帝而田横与五百壮士败亡海岛上。刘邦为长远计,派使者软硬兼施以召横,田横不得已,与二门客随使赴洛阳。走到离洛阳三十里的地方,田横对两位门客说:当初我与刘邦同时起兵,而今一为天子,一为亡虏,我深以为耻。刘邦其实是想看看我的面容,烦劳二位将我的首级献给刘邦。于是自杀。二门客如诺,献田横首于刘邦。刘邦大为叹息,于是以王礼葬田横并拜其二门客为都尉。葬毕,二门客在田横墓侧自掘坑,然后双双自杀。刘邦更为惊叹,派使者赴海岛召五百壮士欲加重用。而海岛上的五百壮士从使者口中得知田横已死的消息后,无一奉召,他们采取了另外一种回答刘邦、回应田横的方式---全部自杀!
莫离子脸上露出一种悲壮与惋惜,他说,我常想,田横是墨家吗?田横是巨子而五百壮士是墨者吗?如果不是,他们那种重义轻生、慷慨赴死的精神与行事,与墨家何其相似!如果是呢?他们大概便是一群最后的墨者吧!以崇高的理想为目标,以严格的组织为规范,以甘愿为理想而献身为精神,这便是墨家的总体特征。当他们以集体的、群体的方式参与社会变革与实践时,他们能显示出一种力量。然而,悲剧性的结果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