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州城里,童贯和赵良嗣这几天心神不定,寝食难安,因为马扩去燕京已经七天了,至今仍音信全无。马扩到底是生还是死?这让童贯和赵良嗣十分揪心。
童贯在来回踱步,步伐很沉重,每迈出一步,都仿佛踩在赵良嗣的心坎上,令赵良嗣心惊肉跳。让马扩到燕京劝降,建议是赵良嗣提出的。万一马扩被耶律淳斩首,赵良嗣肯定是要承担责任的。赵良嗣感到有些后悔。
童贯停下脚步,望着赵良嗣说:“我感觉马扩凶多吉少。耶律淳已是穷途末日,极端疯狂,背离常理,他既然已连杀我三人,岂能唯独放过马扩?我们不该派马扩去燕京!”
“童太师,不要太着急。这几天,和知州并没收到蜡丸密信,这说明,马扩还活着。如果他真被斩首的话,消息肯定会传来的。”赵良嗣既是在安慰童贯,也是在安慰自己。
赵良嗣话音刚落,和诜匆匆走进屋来。他手里拿着一封蜡丸密信,一脸紧张地说:“童太师,有消息了,马扩被软禁起来了!”
童贯接过密信看了看,问:“你这消息可靠吗?”
“应该可靠。”和诜心里一凉,他觉得童贯对自己已经很不信任了。
童贯脸色舒缓了一些,他倒背双手,又开始来回踱步。他想,马扩没死就好,现在应该到了出兵的时候了,要通过大军压境,逼迫耶律淳释放马扩。
屋里一片肃静,众人都在等着童贯的决定。
童贯转身对行军参谋官刘韐说:“你立刻向各军传达命令,大军立即按原计划向边境挺进,严令各军不得越境杀人,不得越境抢财物,遇到辽军抵抗不得恋战。”
西路军前军都统杨可世,率五千轻骑走得比较快。他胯下是一匹枣红色烈马,威风凛凛,与杨可世的气质很相似。
这天,天气很好,阳光普照在田野上,色彩斑斓的小野花随处绽开,惹人喜爱。一阵阵暖风吹来,路边上翠绿的杨树柳树枝条随风飞舞。
临近白沟河河桥时,两名斥候飞马来报:边境上没发现辽军,据百姓讲,辽军都龟缩在新城县,守将名叫耶律大石,是个瘸腿,他们兵马很少,大部分都是些老弱病残之辈。
杨可世听后哈哈大笑,笑声洪亮,惊起路边草丛里的几只灰色野鸟,扑棱扑棱地乱飞而去。
杨可世说:“看来耶律淳手下没啥将才,残疾之人都上阵了。”他对耶律大石这个名字很陌生,认为此人乃无名之辈。
宋军大摇大摆地走过河桥,挺进辽境,果然没遇到一个辽兵,可是,副将王渊感到很可疑。
“杨将军,小心别中了诱敌深入的诡计,我看,把主力留下,先派出小队骑兵试探一下怎样?”
杨可世不以为然:“如此谨小慎微,会让那个瘸腿将军笑话的。不用害怕,我估计,辽军很可能已将主力拉到燕京周围去了。”
杨可世令全军继续往前推进。一路上,没见到一个人影。队伍来到一片丘陵地带,杨可世问身旁行军参谋:“现在进入辽境多少里路了?”
“已进入辽境三十里路。”
“距离新城多远?”
“九十六里。”。
杨可世问王渊:“你说,是进还是停?”
王渊犹豫不决。
杨可世下令:“再向前挺进三十里。”
王渊提醒道:“是不是该派人去送劝降信?劝降信早已拟好,随军携带着。”
“对,你看派谁去好?”
这时,杨可世身旁一个年龄十**岁的亲兵,高声说:“报告将军,我愿去。”
杨可世拍了拍这个亲兵的肩膀:“韩光,信要送到,人要回来。”
“是!”
韩光清脆的回答声,让杨可世回想起自己年轻时,在西北战场上第一次送情报时的情景。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望着韩光骑马远去的背影,他想,如果新城那个瘸腿将军能投降,自己今晚就可驻守新城了。
新城是一座小城,是辽国距离大宋最近的一座县城。在新城城南一座古旧寺庙里,耶律大石正与几名部将在开会。
耶律大石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这年三十五岁,相貌堂堂,一表人才,美中不足的是,有点坡脚。他本来是个文人,1115年他参加辽国科举考试荣获第一,入翰林院,任翰林应奉,人称他林牙大石。林牙,是辽国掌理文翰之官。他兼通汉文契丹文,是辽朝唯一的契丹族进士。1120年辽国上京失守后,他实在坐不住了,他不能眼看着国家山河如此破碎下去,他投笔从戎,向天祚帝请缨,出任兴军节度使。耶律淳登基后,任命他为西南路都统,全权指挥西南防御。
耶律大石说:“据哨探报告,宋军已入境。我计划在兰沟甸设伏,以逸待劳,但我军兵力不足,仅有两千人马,宜速战速决,方能获胜。一定要保密,不能让宋军看出一点破绽。”
这时,一个卫兵进来报告说:“将军,抓到宋军一个小兵,说是来给您送信的。”
“带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