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的情况和宋江很是类似,造反就是为了招安。
他觉得这个国家已经交到了不得不反的地步了,因为那种穷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父亲病重,同伴被抓,自己寄予厚望的老大,又跑到不知道那个山沟沟里修炼去了。
既然谁都靠不上,那就靠自己吧。所以张燕反了。
可是打心眼里,张燕是不想反的,他想的是有朝一日,朝廷可以认证自己的实力,让自己可以成就一番功名,拿着丰厚的工资,老婆孩子热炕头,可以不必再过这种刀口舔血的日子。
当然,那种生活,要放在三十年之后,现在的张燕还处于打拼阶段,他才三十岁出头,不算老,应该让那些瞧不起自己的人,见识一下他的厉害,然后承认自己的才能。给自己一个铁饭碗,最好是能留给子孙后代的那一种。
为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张燕做了很多工作,首先,他在名义上一统黑山众贼,号称百万。盘踞太行山,将并州几乎从整个大汉十三州分出去,而自己也成了并州的无冕之王,虽然南边的上党郡不太配合,却是无伤大雅。
之后,他又接受了朝廷的认命,成为平难中郎将,虽然朝廷考虑到平衡的问题,又认命杨凤为黑山校尉,但不管怎么说,总算是扒了这身匪皮,一跃成为国家少将级别的中高级将领。这样别人在讨伐他,写檄文的时候,就要掂量着写了。不管怎么说,这天,还是大汉朝的天。自己,是大汉朝的官。
随后,面临袁绍的强势崛起,张燕也敏锐地意识到,单靠自己是无法抵挡袁绍的,袁绍无论是将领人才,还是军队数量,以及军队质量,都完胜自己。所以他找了一个盟友,这个人就是,公孙瓒。
他们两个人,很恶心。至少袁绍是这么认为的。
自从公孙瓒,在最初雄起过一阵之后,就不再和袁绍硬碰硬。而不得不说,虽然公孙瓒,打仗方面缺少谋略,搞起外交却很有一手。
尤其是大局观,袁绍的冀州在中央,可是北面有公孙瓒,东面有田楷。西面有张燕。这三人,就这么孜孜不倦地折腾着袁绍。
袁绍想进攻公孙瓒时,张燕在后面捣乱。袁绍想掉过头来先干掉张燕时,公孙瓒和田楷,有不安生。
就是在这种外交优势下,公孙瓒撑起了一个巨大的网,将袁绍包裹其中。
可惜袁绍不是块石头,而是一个剪刀。虽然一时困住了,但只要他的两片刀片一直在,那么剪开这个包袱,甚至得到它,那是早晚的时。
不管怎么说,这个包袱还是困住了袁绍,不然公孙瓒也不可能折腾那么久。
可惜现在不行了,因为赵云在西面挡住了张燕,虽然折损了一个郡的实力,但是冀州有九个郡,常山原本不是个富郡,所以对袁绍影响不大。
袁绍加紧了攻势,公孙瓒快扛不住了。
所以无论是张燕还是赵云,都必须尽快有一个结果。如果,公孙瓒,真的在赵云击败张燕之前被干掉。那么,袁绍挟三州之众,赵云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是不够的。
这时候,杨凤开始动作了。
虽然郭图一开始建议杨凤,先摆下鸿门宴,趁张燕不备,把他干掉,然后吞并他的部众,之后让周洪带领几个信得过的首领,绕过赵云,劫掠常山,让赵云回军自救。然后趁机不备,大军压进,这样常山就唾手可得了。
不得不说,这份计划很宏伟,也很美好。可惜不靠谱。
除了第一步干掉张燕,有比较强的可操作性外,其余的都不靠谱。
吞并他的部众可不容易,王当孙轻对张燕忠心耿耿,掌握的都是张燕最精锐的部队,自己今晚把张燕干掉了,明天王当和孙轻就会领着张燕的精锐投靠赵云,然后来取自己的向上人头。
此外,还有在南面防御张扬的杜长,他的态度一向不明,却对张燕的指示,不遗余力的执行。是在令人寻味的很。
听到杨凤的这些忧虑,郭图笑了,笑的很暧昧。
郭图告诉杨凤,如果不干掉张燕,你杨凤就永无出头之日,张燕现在的军事实力,仍是你的两倍,就算你拉上周洪也不到他的三分之二。不仅如此,张燕无论是才能还是威信都是你杨凤或者周洪可以比拟的。不干掉他,你要么老老实实在太行山上当你的山大王。要么跟着张燕,继续给他当跟班。
可是张燕如果死了,‘三凶’里面你是老大。那你就是黑山贼里最强的人。王当和孙轻就算去投靠赵云,你傻啊,不会把他们一块做了,或者半路拦击他们。让他们不死也脱层皮。这样他们就算去投靠赵云,又有什么用。
还有,你要认清你的身份,你是一个流匪。地地道道地流匪。别让区区一个黑山校尉,让你丢弃了你伟大的流匪习气。你要学会跑,学会打袭扰战,学会无孔不入。
严格按照‘敌进我退,敌困我扰,敌疲我打’的战斗思想,充分发挥你的人数优势,用一部分兵力牵制住赵云,然后劫掠常山,坚持‘杀光、抢光、烧光’三原则,让赵云失去立足之地,失去粮草供应。这样,赵云就是没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