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重生之小民有田> 第一章 小民有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小民有田(1 / 2)

红莲湾。

端午刚过,骄阳似火,大地像个烧得通红的大烤盘。

田垌里,早造的杂交水稻刚抽穗,眼看再过十天半个月就可收获了,可万万没想到,本是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季节,却因为骤然遭遇到严重的旱情,沟溪的水早已干涸,田边打的井也抽干,稻田已晒得开始皲裂,禾苗成片枯干,村民欲哭无泪,可又无计可施,只能盼着老天爷大发慈悲,开开天门,播洒甘霖。

村干部们跑上跑下,向镇里、县里反映灾情,可都是失望而回,都说,现在大部分地区属于汛期,大家都在忙着防汛,有旱情的地方只是局部,再说上面也没安排有抗旱的资金,想帮也没办法,还是得靠自己想办法,自行组织生产自救。

自救自救,救个屁啊,要钱没钱,要人没人,村里的年轻人都跑到粤东打工了,剩下的都是些老人、妇女和小孩。这些都不是关键的,当前最迫切的是找到水源或让水库开闸灌溉。可红莲溪上游的草塘水库早已承包给私人老板养鱼养鸭了,前段时间放水捉鱼,水库里的水也不多了,老板刚放了鱼苗不久,哪里肯开底闸呢,这不,有村民看到承包老板几兄弟持着长柄钢铲和铁木棍在坝上昼夜巡守,一条狗都不给走近。

有人说,可能是村里做了什么得罪上天神灵的事,这是神灵的惩罚,按照传统习俗,是要做社求雨了。对于这一套,村里的老人和妇女们可是相信的,于是全村动员,家家户户凑钱交米,集中到村祠堂宰猪做社求雨。

啪啪……,连日来,祠堂、村头村尾的社坛伯公处,高香袅袅,鞭炮此起彼伏,社坛前,虔诚的村民们顶着烈日,跟着神婆社公祈祷求雨。

当然,村里也有人没跟着去求雨。

在村里的那片沼泽湿地,一个身材健硕的小伙子戴着一顶大草帽,挥汗如雨,趁着天旱,用铁铲深挖翻晒着泥土。

沼泽田旁的一块约两亩多的稻田倒是没有受旱的迹象,田里湿润着,刚抽穗的稻苗也没见枯皱。当初分田时,这块最靠近沼泽湿地的水田虽然面积比较着数,但种水稻产量低,所以大家都嫌这块田,没想到今年遇到天大旱,这块靠近沼泽湿地的田成了全村唯一躲过旱灾的田。

而小伙子开垦的那一片没主的沼泽湿地,沼泽深的地方可到腰眼处,经常涌出凉嗖嗖的泉水,什么都种不了,还影响到周边的稻田。曾经有耕牛不慎陷进去,都要多人帮忙才起得来,因此平时就是放牛的不敢靠近。

小伙子名叫高有田。其实,他应该叫高云。

半年前,高云大学毕业了,辛辛苦苦读了十多年书的他加入到城里求职大军中,一边找工作,一边复习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可没想到家里所在的小区起了火灾,当时父母都在厂里上班,只有他在家里睡觉,大火将梦中的他吞没,悲催地死了。

高云醒来时,发觉自己重生了,灵魂附在一个叫高有田的乡下少年身上。

虽然灵魂还在,但容貌已改,高云曾想回家安慰失独的父母,但又怕吓到父母,毕竟,他的**已经火化了。

高云的父母在国营工厂干了一辈子,一家人省吃俭用,好不容易筹得首付,供一套100平米的三居室,一家子高高兴兴搬进新房子,本以为苦日子过去了,没想到才住进去不到半年光阴,就发生了火灾,真是乐极生悲。父母都是农村出来的,当初冲着一个非农户口进城当工人,家里的田地自然也没有了,风水轮流转,现在农民吃香了,有田有地,心里不慌,而国有企业改制后,工人下岗分流,走向社会,当初那个非农户口和国有工人身份一钱不值,又没田没地,没房没产,成了名副其实的无产阶级。说白了,比农民还不如,农民退一万步还有田耕,有饭吃,饿不到,而工人失业后,就像飘萍一样,无着无落,一点安全感都没有,压力山大,充满着生存的焦灼感。

因为厂子是县级集体企业,说散就散,工人也没有什么补偿和保障,父母失业后,由于年纪偏大,又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人,在社会上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打打零工,一家人勉强糊口。原本以为高云大学毕业了,可以找一份好工作,家里的经济可以宽裕一些,没想到现在大学生就业也成了大难题,毕业回家大半年了,投出的求职书至少有几十份,但都是石沉大海。不说赚钱养父母了,连自己三餐都是靠父母打零工来保证,惭愧啊,父母送自己读了10多年的书,大学毕业了还得靠父母辛苦赚钱来养。

“孩子啊,爸妈后悔进城了,到头来没能给你留住一块田地,要是有块责任田,城里呆不下去,还可以回去耕田,咱们这些小民百姓,最稳当的就是有一块自己的田地。”不止一次,父亲对高云这么说。

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田,是父母念念不忘的一件事,也是他们这辈子最大的心愿。

爸爸,妈妈,儿子一定要亲手开垦一块属于咱们家的田,儿子一定把这块无主的沼泽田改造成良田,到时你们如果愿意来红莲湾居住,可以在这块地种些果蔬作物,也算是了却一桩心愿。

高云重生在红莲湾一个地道农户家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