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两汉往事> 第十八章 七国之乱—第八节 诸侯兴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八章 七国之乱—第八节 诸侯兴兵(1 / 2)

刘濞在淮南忙着挖城墙,齐地的刘卬也没闲着。

在刘濞宣布起事后,刘卬及时响应,通知自家兄弟们合兵一处,准备向西进发。

很快,刘辟光、刘贤、刘雄渠纷纷带人赶了过来,可刘将闾和刘志却迟迟不见人影。这让刘卬有些焦急。说好共同起事的,难道这两个家伙变了卦?因此,派人前去催促。令刘卬惊诧的是,派去的人如同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随即又派了几波暗探过去,很快收到了一个消息:刘将闾、刘志全无出兵意向,反而在加高城墙。刘卬心中暗紧:坏了,这俩家伙要反水。

刘卬的计划完全被打乱。

本准备西进,暂时看来是执行不了了。原因其实很简单——封地离的太近。齐地合起来虽然很大,可被拆解六七块后,就成了屁大一块地方,挤得慌。一旦四人离开属地,刘将闾只需一支骑兵南下,就可以轻松脑端掉他们的老巢。既然是在造反,有没有老巢倒无所谓,关键是粮草供应就成了大问题。为安全起见,刘卬四人决定北上,先解决掉刘将闾再说。

也许有人会疑惑,明明刘将闾和刘志都不配合,为什么偏偏去找刘将闾的麻烦?

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因为地理位置决定了他们选择的方向。济南在临淄之西;胶西、胶东、淄川都在临淄东南,其中淄川离的最近。刘将闾恰好就住在临淄。而临淄又恰好挡在济北王刘志之前。这么好的挨打位置,不先去欺负他一把,简直对不起大家。

很快。刘卬亲率四路大军北上,势如破竹。就在刘卬大军高歌猛进时,刘将闾也坐不住了,赶紧派人进京求援。

使者前脚刚走,刘卬大军就开到了临淄城外。

在这里,刘卬碰到了难题。

刘将闾不知道啥时候已把城墙加高、加厚,甚至颇有创意地用石头泥土把门口给堵了上去。大有和临淄共存亡的意思。

刘卬不考虑这些,既然来了。就不能让刘将闾好过。当即催动大军攻城。可攻来攻去,毫无进展。

一怒之下,刘卬结结实实地把临淄城围了起来,别说人。连只鸟都飞不出来。当然,就算刘将闾想出去也没大门可走。

但问题出现了。刘将闾虽然出不来,可他刘卬也进不去。带十几万大军,不是开篝火晚会来了。可自己偏偏不争气,无论怎么努力,甚至有几次军士爬上了城头,最终还是被人家毫不客气地赶了下来,折腾来折腾去,最多也只是摸了摸城头而已。

无奈之下。刘卬围紧临淄,本着饿死刘将闾的决心住了下来。

而城内的刘将闾也很痛苦。虽然不愿意陪着刘卬造反,可自己也不愿意被饿死。说到底。他并非对朝廷有多么忠心,只不过觉得造反毫无前途罢了。可现在倒好,被包了饺子,虽然城内粮草暂时充足,短时间内为生命危险,但这毕竟不是长事。

因此。刘将闾派人去和刘卬谈判。

刘卬无所谓,既然来了那就谈呗。反正闲的没事,有人聊天也是件很不错的事情。

双方就各自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刘将闾表示自己不愿意和刘卬打仗,也不愿意陪他造反。建议双方罢兵,你去造你的反,我守我的城头。

而刘卬却很坚决。要么陪我造反,要么交出城池滚蛋。如果主动出降饶你小命,若不然就等着饿死吧。

谈来谈去,双方在这个原则性问题上都不肯让步,最终不欢而散。

谈不拢那就接着打。可打了一阵还是没进展,那就接着谈。就这样,双方打打谈谈地僵持了下来。

刘卬把自己的造反事业搞成这么个局面,真是太有才了。刘濞几个月后送给他的那个评语真得挺有深度——废物!

按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几位仁兄还会把这个场景演绎三个月,我们就不陪着他们在这里折腾了。

吴楚大军正在刨墙根,刘卬四兄弟也在挖砖头,六个王爷都闹了起来,还有一位仁兄没来得及介绍——赵王刘遂。

也许有人会认为,赵国身处腹地,与梁国接壤。照刘濞拟定的进军路线,刘遂应该第一个抵达梁国城外。按常理推测,这位仁兄最容易做出成绩。

而事实情况却并非如此,因为这位仁兄根本没动静。

当然,我这么讲也不全对,刘遂也是有所举措的。

刘濞起兵的消息传来后,他也排排场场地搞了场誓师大会。在会上,杀了几个人祭了祭大旗,又慷慨激昂地做了番演讲,宣布革命。然后……然后,回家睡觉。

也许有人会纳闷。造反是很隐秘的一件事,要么老老实实待着,要么带着你的手下出去悠转。已经红口白牙地宣布参加革命了,却屁事不干,没事找抽的吧你。

刘遂就是这么一个人。前边提到过,这个人花花肠子很多,每做一件事都要拉别人做挡箭牌。当初刘遂曾派人去匈奴搞串联,军臣单于也满口答应将会率军南下。对此,刘遂深信不疑。

当他搞完誓师大会后,在第一时间知会匈奴人。然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