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陆陆续续抵达了目的地。
前边提到过,刘恒为这一仗,先后派了四支大军北上,却有三个目的地。
有兴趣的话,可以翻开地图看看。
北地在长安西北,距离很近,这也是稽粥此次南下会选这条路的缘由了。
上郡在北地东北,离长安稍远。但相对北地而言,却如悬其头上的一把利刃;
陇西在北地西南,离长安最远,却像暗插在北地腹部的一把尖刀。
稽粥此次选择了离长安最近的路线——北地。距离近了,但弊端也相应多了。
因为这个地方几乎已深入汉朝腹地,若匈奴以闪电战高歌猛进的话,很快就能赶到长安,刘恒的布局将被搅乱。可一旦陷入僵局,身处北地将是件极其危险的事情,因为若上郡一军挥师向西,一时三刻就能截了北退后路;陇西若有一军向东挺进,也将堵住他西溃路线。
况且,刘恒并不光在这两个地方做文章,因为魏速五万大军的目的地恰好就是北地。
魏速似乎是迎着稽粥去的。可他并没如此直接,因为他兜了个大圈,躲过稽粥的正面,经天水,过安定,闷着脑袋往稽粥的屁股后边钻。正因如此,这位老兄虽然距目的地最近,可真正进入战场的时间却比较靠后,别人已经打的热火朝天了,他还在路上跑步。
刘恒的意图真是太明显了。这是一个瓮中捉鳖的布局,说白了,他是要包稽粥的饺子。既然来了,那就别走了。
当然,为把这个布局做好,最为关键的一环是少不了的——稽粥的正面。如果正面挡不住稽粥的脚步,上边所做的一切都是闲扯淡。
刘恒在稽粥的正面是投了大本钱的——张相如、董赫,率军二十万。
刘恒的布局的确挺好,但打仗,在很多时候打的是时间差。如果在汉军完成布局前,匈奴骑兵很不配合地南下长安,牵着汉军鼻子转两圈,这个布局也就很难凑效了。
然而,刘恒忙着布局时,稽粥正在回中宫搞“打砸抢”活动。稽粥自己为汉军“争取”了一些时间,真是难能可贵。
就在匈奴大军在回中宫惬意地烤火时,张相如、董赫二十万大军及时地抵达了彭阳。
由于匈奴人受生活习惯影响,当初攻下彭阳后,并没怎么设防,这让张相如轻轻松松地找到了个栖息地。汉朝二十万大军开进彭阳城后,稽粥继续南下的道路也基本上被堵死了。
这个消息让稽粥吃了一惊,他没想到刘恒的动员能力如此强劲,短时间内竟然能组织一支庞大军团。
稽粥是个不服输的人,虽然前期是突袭,但既然敢千里迢迢、不辞辛劳地跑来,就不怕打硬仗。因此,整顿人马,直指彭阳。
可稽粥这第二次光顾,就没以往那么顺利了。他打马跑到彭阳城外,张相如很不客气地用弓箭招呼了他一顿,把马背上的稽粥气的哇哇乱叫。
可城内的张相如却乐的大笑。手下二十万大军,稽粥却用十四万骑兵攻阵,他要不乐得开花才是怪事。说实话,他就怕稽粥不来彭阳,而在汉军四壁合围完成前,四处乱窜。现在你稽粥来了,正中下怀。
稽粥在城外攻打了两天,毫无结果。就在他一筹莫展之时,身边的中行说讲话了。这个汉奸的花花肠子很多,给他的老祖宗们填了不少麻烦。
中行说的话是这样说的:“大单于何不示弱汉军,假装退却,诱敌出城而歼之。”
稽粥狞笑着看了中行说一眼,用马鞭指着他,冲身边的人说道:“就按他说的办!”
当日,匈奴大军退后二十里。
次日,再退二十里。
这个状态一连持续六七天。
匈奴人的举动让彭阳城内的张相如和董赫坐不住了。说白了他们这次就奔着挨打来的,如果稽粥现在撤出战场,扭头回家则罢了,但要是突然抽筋,绕道往长安跑,闯出祸来,刘恒肯定饶不了他姓张的和姓董的。
没办法,出去吧,就是送也的把稽粥送回他老家,不能让这位老兄再四处乱转了。
但这两个人并没有傻着脑袋倾巢而出,留张相如继续守城,董赫率军十万出城追击。
大军出城了,这是一次危险的举动。应该说,此举正中稽粥下怀。
幸运的是,董赫身边待了一个年轻人,名字叫程不识。
也许有人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可在汉朝,这个名字却和那个“李广”是并列的,甚至要排在“李广”之前。
就在董赫撩裤腿追击匈奴时,程不识站了出来:“将军勿急,可将大军分为四队,前后两军为步兵,徐徐前行;两翼之军为骑兵,左右护卫。若有变,亦可应之。末将愿率前军前往。”这句话,救了董赫的命。
董赫点了点头,按程不识的建议摆出了一个奇怪的阵型。在经典游戏“三国群英传中”有一个玄襄阵型,在游戏中,这个阵型很扯淡,玩家们通常不喜欢这个造型。然而在实战中,这却是一个挺不错的布阵方式。
就这么个阵型,与其说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