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下旋球> 第九十三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三章(2 / 3)

楠的反应快,但是他比苏楠强的地方就是他能判断出苏楠的身体语言,而这才是萧炀每次都能打他破防的原因。观察对手是乒乓球选手必修的课程,而以慢对快的萧炀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观察苏楠的站位和补位情况,而往空档位置进攻则几乎成了萧炀下意识的行为,没有预先的准备,全是在一来一往的快速攻防间找到的那个节奏点。全台进攻的苏楠则很难盯住萧炀削球的漏洞,只能靠轻拉快冲、一近一远、忽左忽右来主动制造制胜点,可以说双方的打法决定了他们各自对球势的理解。一个是把进攻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一个是把防守做到滴水不露,进攻就有纰漏,防守则尽显被动,可以说各有千秋,不过萧炀的进攻次数寥寥可数,几个得分球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抛开掉困惑的苏楠重新审视球台那边的萧炀,萧炀还是那副冷冰冰的模样,弓着身体准备迎接他的第二个发球。苏楠起手砍式发球发出一个侧旋直送到萧炀的反手位,半出台的球给了萧炀反手长胶台内弹打的机会。长胶台内弹打进攻的这个技术对萧炀来说训练中的成功率还是很高的,但比赛中他可不敢轻易使用,因为使用的条件要求太高,必须要上旋其次是侧旋,来球的起码要半出台才行,这样回球的线路可以更短而且不用费力制造弧线,而这两点在真正的比赛中要出现的可能性是很低的,一般半出台的球大都是以下旋为主,很少有侧旋的,真要是高手间的较量,发这种半出台的侧旋球就等于是让对方放心大胆地进攻,也许是看萧炀是削球,反手位的胶皮还是长胶,苏楠才敢发这么半出台的侧旋球,他可是忘了萧炀还有倒板的变化?萧炀的发球和接发球倒板的技术一开始确实让苏楠感觉惊奇,虽然萧炀成功了几次,可倒板对他注意力的牵扯确实有些大,在第二局中失误两次后,萧炀暂时放弃了,他还是老老实实用正常握拍的方式在前三板中做好接发和进攻的准备,不成熟的技术只会让他初尝胜果后败的更惨,这第二局的落后不就是他盲目信任自己倒拍发球导致的发球失误以及接发失误么!苏楠显然也看出了萧炀那倒拍的发球和接发对他自己造成的困扰,复杂了的技术虽然提升了萧炀他自己那灵活多变的技术风格,但能看出萧炀对这项技术掌握的还很不熟练,前三板也没有相应的战术配合。所以,苏楠不怕萧炀突然倒为反胶进攻他这个半出台的侧旋球,他反而希望萧炀那么做,打对攻他擅长啊!发球和接发阶段他可不怕来自正反手的任何进攻威胁的。不过萧炀随后的长胶弹打可是让苏楠吃惊不小,球速极快而且因为长胶的特点打过来的球有些下旋,这一切让苏楠应对起来有些仓促,好在苏楠的反手确实训练有素,几乎是下意识地回拨把球打到了萧炀的正手,萧炀此时已经在近台准备全台攻了,等的就是苏楠失误回搓给自己一个高点球,虽然事实上苏楠确实有些失误可回球的低平却没留给萧炀一个很舒服的起板弧线,勉强进攻的结果是萧炀打出了一个下网球。比分差距被重新拉大到了两分,现在是八比六,苏楠领先。

萧炀默默地把滚到底线的下网球拿在手里,他知道他这两分发球的关键,少顿,一个下旋球被送到了苏楠的正手近网,苏楠轻托回短,萧炀反手长胶斜搓一个底线,苏楠的反手拉直线将来球打在萧炀偏正手的中路,退在中台的萧炀用长胶一磕,一个侧下旋的回球又回到了苏楠的反手位,苏楠没再用反手进攻,而是侧身用正手快速冲了一板,一来一往中萧炀退得更远,这个冲向他反手的来球萧炀是有充分的准备时间,萧炀没有削而是用反手长胶兜了一板,回了个高球,苏楠有些没注意旋转,当球落下后的急速左窜晃了一下苏楠那已经高高扬起的球拍,虽然紧急调整后球是打到了,可苏楠还是失误了,球几乎是平着飞到了萧炀那边,被萧炀在空中一把攥住。七比八,比分的胶着让很多人都为苏楠担心。

追了一分,萧炀的心理突然有一种大定的感觉,一种说不出的信心充盈着他全身的每个细胞,他再看向对面的苏楠都不觉得对手有多强大。还有一个发球,萧炀觉得自己应该能够追平比分,几乎没什么思索,一个用长胶发出的快球突袭了苏楠的正手。苏楠击球下网,八比八,比分真的追平了。

苏楠对萧炀的长胶快球还是无解,两局在接发球上就让他直接丢掉了五分,苏楠对自己的失误自是懊恼无形中也开始怀疑自己的接发,对萧炀的发球也有了些怵意。好在现在是他掌握发球权,苏楠可是指望他自己的发球将比分拉开,但削球的萧炀基本上不会吃他发的球,苏楠的每次发球基本上都要过度到相持阶段才能解决战斗,发球的优势对他来讲几乎不存在,尽管这样苏楠还是用力地摩擦发出了一记下旋球放到萧炀反手位。萧炀长胶抬一板把球回到苏楠的正手底线,这个球的旋转基本上已经很弱了,可苏楠还是保险地拉厚了些,一个高吊弧旋划着高高的弧线前冲着来到萧炀的正手,中台的萧炀正手起板打了一个回头,回球很快,可苏楠的反应更快,动作几乎没有迟钝,转身摆臂挥拍,又将来球拉了回去,萧炀此时已经退台,正手的反胶迎着来球兜了一板上旋,苏楠侧身进攻继续把球往萧炀的正手打,萧炀反胶削回下旋,苏楠高吊拉,萧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