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安顿在鸿鹄寺的驿馆后,与明里是君臣暗里是夫妻的女皇商议了一番。这商议的结果,未有一个托字,,能拖多久就拖多久。磨一磨那契丹女使者的性子,一时半刻,智商和情商都颇高的他们俩实在是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齐王爷和武女皇之所以没有严词拒绝而是想出这个拖延的应对之策,是因为他们处在两难之间,答应也不是,却又不能够直接给回绝掉,思来想去了一番后,在无奈之下做出来的一个在他们看来最妥当的决定了。
试想一下,若是他们答应了,把好端端地一大片富饶的国土拱手相让于狼子野心的契丹国,不但对不起列祖列宗,定然还会遭到天下人的耻笑。当然,他们自个儿在良心也是过不去的。再者,契丹国今个儿说要幽云十六州,明个儿是不是就要河南道了呢。那么,大后天说不定就要长安城了呢。正所谓:欲壑难填就是这个道理。可话又说回来,若是他们真的答应了契丹国狮子大开口把幽云十六州割让出去的话,他们自然就是武周国天下百姓口中的“卖国贼”了。从此,他们二人也就会遗臭万年,被定在耻辱柱上,赢得万世“卖国求荣”的骂名,永世不能翻身了。
可若是他们不答应契丹国提出来的这个蛮横无理的要求,那就避免不了一战了。近些年来,自打契丹建国没多久,缺少粮食和田地和生命必需品的他们就隔三差五地侵袭武周国的北方边境,可谓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而驻守边关的武周国的军队,面对兵强马壮、民风彪悍小股的契丹骑兵,就是二十个打一个,也是打不过。一队不足百人的契丹骑兵,与上千人的我周国边防军队交战,不到一个时辰,就能够把人多势众的武周**队杀得七零八落,落荒而逃。久而久之,武周国驻守边关的军队,一听说契丹骑兵又来抢掠时,都闻风丧胆,不敢出鹰迎战。
说起武周**队不堪一击的战斗力话可就长了,自打第一位武女皇登基称帝起,就不再鼓励武周国的男子们武枪弄棒,而是鼓励他们舞文弄墨。久而久之,武周国的军队的战斗力从唐朝时期的百分之九十,下降到了不足百分之五十了。想象看,在沙场之上,膘肥体壮、彪悍无比的契丹兵与身材瘦弱、胆怯不堪的武周兵对战的话,恐怕是不用刀剑相接,武周国的兵吓得都要尿裤子了。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尤其是两军对垒,自然是勇猛的一方会胜出。
眼下造成了武周**队战斗力羸弱不堪这个局面,自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然,最大也最直接的一个原因恐怕就是这三四百年来,武周国一直推行的“重文轻武”的国策造成的。
自从武周国推行了这样一个“重文轻武”的国策,男子们自然都会一门心思地寒窗苦读圣贤书,求得有朝一日中得进士赢得功名。而那些本就喜好练武的男子身份和社会地位被人看不起,自然习武的人越来越少。就算是武术有强身健体的功效,也是在当时为世人所不齿的。那么,久而久之,在武周国的军队内,不免就充斥着大量被迫服兵役的手无缚鸡之力的年轻男子。让他们在沙场之上与敌军吟诗作对自然是不在话下,若是拔刀相向,只能是任凭敌军取下自己的首级了。因此说,若是武周国严词拒绝了契丹国这个非分之想的话,齐王自然是要考虑一下严重后果的。
闭目养神、躺倒在藤椅上心神静不下来的齐王不仅担忧武周**队不堪一击的战斗力。若是到万不得已,闹到最后不得不与契丹国交战的话,光是这一大笔的军费开支,都让他得哭晕在自家茅房了。
因为自打武周国在这三四百年间推行了“重文轻武”的国策,全天下的男儿郎们皆以读圣贤书求取功名为出人头地的唯一捷径,这听起来颇像李胜前世的高考,以及国考。既然,读书人越来越多,那么势必录取的进士自然也要相迎地增加。进士每三年要录取一批,而武周国境内的官职却是有限的,那么多的进士都要做官,自然就会导致官僚机构的臃肿。于是,就造成了每年朝廷为各级官吏们拨发的俸禄就要占据到国库税银的一半以上左右。
这武周国扩招了那么多进士,怎么听着,怎么感觉跟李胜前世大学扩招似的,原本一个正儿八经的大学生在一个村落一个乡镇都是令十里八村仰慕不已的,后来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跟树上的叶子似的,随处即是,也就不稀罕了。
武周国的赋税本来就不重,又一直在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国策,国库里一半以上的税银都作为俸禄发放给官吏们养家糊口了。当官的有饭吃有酒喝,可能官职大一些的还有个几房妻妾,再在自己府上养上一些个歌舞伎,这日子过得可谓是骄奢淫逸、歌舞升平了。当官的小子日过的很滋润,那当兵的也不能够饿着肚子驻守边疆。
武周国内驻守各郡县和边境的军队,粗略估算至少要有七八十万之多。除此之外,仅在都城长安就驻扎着二十万的禁军。这一百多万的军队把国库剩余下的税银作为军饷发放的话,还年年都会欠下不少呢。试想一下,那个当兵的愿意饿着肚子去打仗呢。军饷隔三差五地发不下来,家里自然也是时常揭不开锅,仅凭这一点,当兵的哪还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