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发生的一切,便如杨魁初时的梦境一般无二。
宣王以罗敷将军抗旨不遵、蔑视王族、携刀进京等罪名,判罗敷死罪。罗敷将军是何人,那是敌人拿刀子架在他脖子上尚且不会屈服的英雄,既知王恩不再,又何必要再侍不明之君。
罗敷连夜带着儿子和亲卫兵杀出重围,至灞桥时,身边只剩二十八骑,他的刀,本是用来砍杀敌人的,可最终那把刀用来了断的却是自己的性命。
讲到自己父亲自刎之时,阿裘眼里升起一团火,一簇泪,他的手捏紧酒杯,尽量克制着不让自己的声音过度激愤:“父亲之所以能逃到灞桥,要多亏了先生,先生的身份我不便多说。。”他顿了下,又道,“其实我那时候才六岁,记忆很是模糊,只记得父亲带我逃走之时,有个青衣执剑的先生站在王都的城门前,他手一挥,城门守将全部倒了下去,先生还为父亲开了城门。”
白泽垂着头,想了想:“按你的意思,你是在小时候见过那位先生?”
“也不是。。”阿裘点点头又摇摇头,“我父亲的死,皆拜颍川王所赐!我和阿姊刺杀他的事整整谋划了十年,这十年间,我再没见到过先生,直到我们来了这里。。”
宣王虽杀了罗敷,却因考虑到边关还需人防守,若是赶尽杀绝,恐怕边疆的将士们群起反王,于是宣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阿裘和他姐姐活了下来,只派人暗中监视他们的行踪,若有反王之举,即刻下杀令。
他们好不容易避开宣王的眼线,乔装来到王都。
一般来说,茶肆酒楼皆有说书人,有了说书人,便有了八卦听。阿裘和阿姊初来王都,不了解京中局势,颍川王越老越奸诈,将自己的行踪保密的很好,他们一时无从下手。
一次偶尔,阿裘和阿姊是随便找个地方喝口水,这个地方,便是白泽和琼华现在在的酒楼。
酒楼大堂里站着位说书人,青衣白衫,文文弱弱,长相清秀,像是个落榜书生,阿裘只瞥了他一眼,便觉得眼熟,说不定是儿时在京时认识的某位小伙伴,可他毕竟不是上京来找老朋友叙旧的,因而他没多在意,只管等茶。
茶刚上来,酒楼的说书人想是说得累了,想向食客要杯水,摇着扇子便朝阿裘和阿姊在的方向走来。说书人抬着下颚,扇柄扣着他们的桌子,笑着问:“两位食客!你们可知道,十月初六是个什么日子?”
他们冷着脸,不搭理。
说书人等了等,再笑一笑,兀自从他们桌上取了一个杯子,倒上茶水抿一口。
“十月初六可是颍川王生母的祭日,这一天,颍川王必定会路过此地祭奠亡母。”
淡淡的口吻略带调笑,像是对着大堂里所有的客人说,又像是特地过来告诉他们的。颍川王三字一出,阿裘和阿姊抬头溜了说书人一眼,有些警惕,难道。。面前的说书人知道他们此行的目的?或者,说书人是颍川王的手下,若不然,他为何无端端的说起颍川王?
不过后来证实他们确实猜对了一半。
说书人的确知道他们的目的,却不是颍川王的手下。
王公贵族的笑谈,一直都是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谈资。听说书人说起颍川王,坐上的宾客有几个按捺不住,纷纷调侃起来。
“刑先生,像颍川王这样的大恶人,也会有孝心吗?那前几年,我怎么不见他去祭奠亡母?”
“就是啊!刑先生,他说得有道理,您又在诓大家了吧!”
“唉!我说话何时骗过人!”说书人转一转扇子,瞧着说话的那两人,认真道,“你们难道没听说过,当今王上和颍川王并非已逝太后所生?当年太后还是皇后之时,患有不育之症,为了巩固自己在后宫的地位,她将侍奉自己的贴身宫女献给了王上。”
堂内有一瞬间磨人的寂静,说书人这次有些大胆过了头,王室秘辛都拿出来说了。。跟说书人一样大胆的,食客中不乏少数,没安静多久,又有一人向说书人叫板:“刑先生,按你的意思,当今王上和颍川王竟是一介宫女所生?”
“然也!然也!颍川王要祭奠的正是那位宫女”说书人道。
那人又道:“刑先生!笑话说到这也就罢了吧!太后患有不育之症你是从何得知!这样的王室秘辛还能被你知道不成!”
说书人倒也没继续反驳,而是忽然笑了起来:“哈哈!还是这位食客明智!我确实讲了个笑话给诸位听!诸位不会真的当真了吧!”
说书人这一番话,引得大堂里的食客哄然一片,大松一口气。
阿裘和阿姊听了,心下有些失望,原来不过是笑话!正待他们打算放下银两离去,说书人却一屁股坐在他们对面,摇着扇子问:“二位也不信我方才所言吗?”
阿裘冷眼瞅着他:“信什么?信王上和颍川王是宫女所生?还是信。。你刚才讲了个笑话?”
“阿裘,何必与他多言?”身旁的阿姊扯了扯他的衣袖,将他拉出酒楼。
没想到,那名被人叫做刑先生的说书人竟然追了出来,伸手拦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