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科幻灵异>杀破唐> 第171章 纠察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1章 纠察官(1 / 2)

一个多月后,小松林刺杀案宣布告破,受这场案子牵连而被处死的不下千人,有名有姓有官职的也有三百多人。都虞侯严纨和李府家厨朱三被当做元凶首恶明正典刑,刺客倪忍虽死依旧难得安宁,尸体被斩首后又遭乱斧剁为肉酱。

节府押衙、清海军兵马副使李茂因为救护节度使有功,擢升为节度押衙、内院军兵马副使,同样是兵马副使,内院军兵马副使的含金量却是远远高于清海军副使。和清海军兵马副使一样,李茂的内院军兵马副使也只是带职,他的本职依旧是节府押衙。

节度押衙统管府内庶务,事无巨细都有权过问,在淄青一道非节度使心腹亲信不能充任,这其中又细分为带职押衙和专任押衙。带职押衙常作为亲近大将的带官,表示亲近之意,实际并不在府中管事,李茂在任孤山镇镇扼使时便带有节度押衙,那时他不要说在府管事,甚至连节度使府的大门都没进过。

而专任押衙则不同,他们根据分工在府内各管一摊子事。

节度使府究竟有多少位押衙,对李茂而言还是个谜,他能知道的有十六人,其中的十二个是带职押衙,连他在内的专任押衙共有四人,都押衙薛英雄、李长山和李雅城。都押衙名为诸押衙统领,实际只有带头干活的权力,诸押衙只听命于节度使一人。

李茂卸去小松林管事一职,接替高沐充任节度、观察、支度、营田、押藩等幕府纠察风纪官。纠察军中风纪的是军内虞侯,纠察地方官吏的风纪的,在县有主簿,在州有录事参军,在道一级有巡官。朝廷亦定期或不定期地派遣监察御史分巡诸道,淄青的独立性很强,朝廷御史的威风抖不到淄青官吏头上。为此早在李正已执政晚年就创设了纠察风纪官一职,代替监察御史纠察淄青十二州七十二县官吏风纪并在得到授权的情况下查办重大恶性案件。

纠察官(纠察风纪官)因为权责与监察御史相同,因此凡出任此官者例由各府府主奏请颁授御史职,视资历深浅授侍御史、殿中侍御史或监察御史。

李茂本官是左金吾卫右中侯,正七品下,此番又立有大功,李师古为其奏请颁授侍御史一职,侍御史为从六品下,算是对李茂救命之恩的回报。

升了官,政治地位和生活待遇有所提高,但在幕府中纠察官的地位却并不高,勉强只能与巡官等下佐同座同席,不过地位和权力很多时候并不完全同步,纠察官地位虽低权力却很重,李茂的前任高沐在军府排名第五,权势却盖过副使、行军司马、都知兵马使、都押衙等,成为淄青节度使府实际上的二号人物。

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他兼着纠察官的职位,小松林刺杀事件发生后,都押衙薛英雄,都虞侯严纨和内军兵马使、副使都有权查问,但李师古却授权高沐主导案件查办,其原因除了高沐是他的心腹外,主要是高沐兼着纠察官的职务,地位独立而超脱。

高沐借查办小松林刺杀案的机会,大肆清除异己,巩固自己在节度使府内的二号地位。现在看来他的地位无比巩固,整个淄青根本找不出第二个人来替代他。

高沐因办理小松林案有功而升任诸军巡阅使,跻身淄青军政核心决策层。此刻再兼纠察官无疑权力太重,他不想给对手以诋毁的借口,遂主动请辞,同时郑重地向李师古推举了李茂。

李茂根底浅,背景清,能力强,又立有救主之功,已经得到李师古的充分信赖和赏识,将来必得重用,高沐这么做既是卖了李茂一个天大的人情,借此巩固二人之间业已形成的秘密联盟关系,又能避免核心要害职位落入政敌之手,而给自己带来威胁。可谓一举两得。

而对李师古来说,有功不赏自是大忌,李茂舍命救主已经传的沸沸扬扬,若不重赏将来谁还肯为他卖命?而且以李茂的资历、能力既堪出任纠察官,又不至于尾大不掉成为隐患,以高沐的谨慎,肯郑重其事地向他举荐,说明二人之间的关系尚不十分密切,因此也就顺势答应了下来。

李茂一身兼五幕府纠察官,却无值房,纠察官例由其他幕职兼任,高沐兼任纠察官时,就在判官房办公,李茂在小松林有值房,军府却无存身之地。李师古让掌书记陈静生给他收拾几间屋子出来,陈静生对高沐借小松林案大肆清除异己十分不满,对高沐举荐的李茂态度也很冷淡,他让人把储藏杂物的几间屋子收拾出来,粉刷了一遍,砌道围墙和书记房隔开后就交给了李茂。陈静生因才学而入幕府,在幕府中地位超脱,是各派都能接受的人物。

李茂无故被牵连,有苦说不出。李师古听说陈静生只给了李茂三间房,呵呵一笑,让李长山出面把本属内院军的一座两进小院拨给了李茂。李茂这才有了一个像样的落脚处。

纠察官署门口不挂牌匾,也没有其他任何标志,看上去冷冷清清,李长山专门拨了四名卫士全天十二个时辰轮流驻守,都押衙薛英雄也拨了四名卫士驻门房听唤。

纠察官非常设职官,而是临时设置的使职,和其他许多使职一样,有权招募助手组成幕府行使职责,按照淄青幕府的惯例权责较重的公幕官(所谓公幕官即由节度使等朝廷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