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苏联人是反对给集中营的矿工那么高的工资的,不过,李弦太的傀儡格拉祖诺夫上校说服了苏联人。
这就牵涉到对“什么是财富”的理解。格拉祖诺夫对阿富汗的实际话事人,他的同僚亚佐夫说:“财富的本质是不是纸币,也不是黄金,更不是马克思经典所说的‘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劳动’。
现代社会的财富的表面符号是纸币,纸币的本质则是对财富的分配。只要阿富汗主要是以当地货币为贸易的手段,中央银行就掌握着分配的权利,能够通过通货膨胀的方式对社会资源进行调控。
具体的方案就是发型国债,国债筹集到的资金离通货膨胀最近,这笔钱给谁,谁就是通货膨胀的第一受益人。因此,布尔什维克掌握财富的最好方式并不是直接征税,而是发行国债。
既然明白了财富的本质,那就可以理解,推动财富产生的动力是什么,即:合理的分配。为什么苏联的经济会不行?因为没有按照全球社会化大分工来进行生产。
苏联的强势中央政府往往会按照一厢情愿的想法来发展经济,因为他们用‘五年计划’这样的方式成功地发展了重工业,以为依靠行政命令就可以让某一个产业强力发展。
他们想把计划的经验推广到所有的产业去,结果完全失败了,因为苏联在用自己一个小小的计划部门来跟全球的高度专精的分工相抗衡。正确的做法是找到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并且制作那么一件事情。
咱阿富汗有什么?只有矿产。所以我们要给矿业工人最优厚的待遇,让整个阿富汗的人力资源向这个方向倾斜。而仅仅2美元起的最低工资会让阿富汗的采矿业在国际上拥有极大的竞争力。”
亚佐夫:“一个月之后就要5美元了吧?如果全部计划中的集中营的1万阿富汗人都给5美元,嘿嘿,同志,矿业公司需要,你算算,每个月公司发工资要发5亿美元。给得起吗?”
格拉祖诺夫:“亚佐夫同志,是5亿还是5亿并不重要,只要使用我们发行的货币,这5亿跟5亿是等价的。关键问题在于我们的矿业有没有国际竞争力。
不过是5亿还是5亿,这笔钱是活的。这5亿美元会刺激消费,消费会带动生产,其他的产业会兴起。
也许第一个月就会有25亿传递到别的产业,相当于我们间接投资了25亿,25亿再第三次传递12。5亿到下一个阶梯,阿富汗的经济就活了。
亚佐夫同志,苏联正在体制转型,如果你能让阿富汗加盟共和国成功地扭亏为盈,说不定能进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
原本不为所动的亚佐夫听到这句话,打了一个激灵,对呀,虽然这个计划是离经叛道的、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可是真的是有可能打破体制坚冰的一个办法。
格拉祖诺夫是个商人,他觉得“国际竞争力”这个词真心好。亚佐夫不是太明白这些,却盘算起政治利益,仔细想了想,说:“1万阿富汗人从事采矿业,你觉得还会有竞争力?人力成本老高嘞!”
格拉祖诺夫:“其实采矿业是一个表面现象,给阿富汗人一个学习的机会才是重点。很少有国家会注意到,其实,人类社会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学习成本很高的社会。
因为出现了电子人,它们可以提供很廉价的教材,甚至能够把大量的外语教材翻译到阿富汗人听得懂的语言。采矿当然用不了1万人,矿业公司却需要很多配套工人。
矿区需要食堂吧?需要澡堂吧?需要打扫卫生吧?需要医生吧?大量的配套岗位跟生活必需品和服务有关,而采矿业的直接员工,我们矿业公司一定会用全世界最高效的方式。
阿富汗人需要的只不过是就业培训。等他们掌握了劳动技能,自然而然会为了更高的收入去做自己的生意,毕竟矿业公司提供的配套收入不会给得太高。”
亚佐夫:“电子人……这个,好像不对吧,这会被电子人掌控人类的命脉的。”
格拉祖诺夫:“不错,这个是人类担心的,所以即使有美国、欧洲发达国家也充满了警惕,没有大规模地利用电子人这个很好的资源。这就是我们阿富汗的机会,反正我们阿富汗一穷二白,失去的只有脚镣。
亚佐夫同志,难道你认为我们还控制不了局面?别忘了,我们已经把所有的人赶进了集中营,一旦发现不对,立即可以用雷霆之势阻止事态蔓延。”
亚佐夫笑道:“这还真是巨大的优势啊,好!我们就试一试。”
格拉祖诺夫:“电子人既然来了,迟早会融入我们人类的日常,嗯,就这样,我们让电子人当最底层的劳动力,人类的职能则渐渐地转变成监工,而我们又是阿富汗人的监督,如此完美的合作链条,为什么不采用呢?”
跟亚佐夫交流的过程也是格拉祖诺夫厘清自己的思路的过程,原本李弦太没有传递完整的想法,这个时候格拉祖诺夫同志已经把它想的明明白白了。
财富的本质?这个句子一直在格拉祖诺夫的脑子里转悠。
为什么用高效的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