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木木在自己的通讯头盔中不想使用前世的对讲机技术,在前世,对讲机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有一个叫Kermode的性格古怪的发明家,他利用了当时新发明的光电池来收集反射光。“空”反射回来的是强信号,“条”反射回来的是弱信号。Kermode利用磁性线圈来测定“条”和“空”。就象一个小孩将电线与电池连接再绕在一颗钉子上来夹纸一样。Kermode用一个带铁芯的线圈在接收到“空”的信号的时候吸引一个开关,在接收到“条”的信号的时候,释放开关并接通电路。因此,对讲机阅读器的噪音很大。至于后继的用锁相环和压控振荡器等技术调制信号转换音频的信令处理,自己现在还差好大一段距离,敬而近不了了。
王木木想用电台广播的方式进行通讯,好在在这个年代,这一切,唯我独有,所以,不会存在干扰和保密的问题。再说,真要有重要机密事,咱还有电报呐。
在王木木的前世,在1906年圣诞节前夜,美国的费森登和亚历山德逊在纽约附近设立了一个广播站,并进行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广播。广播的内容是两段笑话、一支歌曲和一支小提琴独奏曲。这一广播节目被当时四处分散的持有接收机的人们清晰的收听到了。
1908年,美国的弗雷斯特又在巴黎埃菲尔铁塔上进行了一次广播,被那一地区所有的军事电台和马赛的一位工程师所收听到。1916年,弗雷斯特又在布朗克斯新闻发布局的一个试验广播站播放了关于总统选举的消息,可是在当时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收听这些早期的广播。
由于无线电的广泛使用以及人们对于大功率发射机和高灵敏度电子管接收机技能的熟练掌握,使广播逐渐变成了现实。1920年6月15日,马可尼公司在英国举办了一次以梅尔芭太太主演的“无线电--电话”音乐会,远至巴黎、意大利、挪威,甚至在希腊都能清晰的收听到。这就是广播事业的开始。1919年,苏联制造了一台大功率发射机,并于1920年在莫斯科开始试验性广播。
王木木已经开始给一些有关人员讲课了,王木木的讲课是为扈东的婚礼作技术培训的,所以,扈东是主要教育对象;扈三娘和宇文柔奴也不拉下;长公主很后悔自己没下功夫去学摩尔斯,所以,现在一有新生事物,也绝不排斥,积极参与;小海伦和扈二娘听说要有划时代的神器面世,就赖在这里,根本不回去了,要得到第一手资料……。
王木木说,人耳可听见的声音叫声波,人耳可听见的声波的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衰减很大,所以,传输的距离很近。而无线电波的频率远远高于人耳可听见的频率范围,传播的介质是电磁场。所以它传输的距离能很远。我们为了使声音传得更远,就让声波信号骑上了无线电波信号这匹“骏马”。在专业术语中我把搭载声波的这匹“骏马”叫载波。
广播信号的发送是在广播机中进行的。广播信号的声波,经过电声器件转换成声频电信号,并由声频放大器放大,振荡器产生高频等幅振荡信号;调制器使高频等幅振荡信号被声频信号所调制;已调制的高频振荡信号经放大后送入发射天线线,转换成无线电波辐射出去……。
无线电信号的接收是由收音机实现的。收音机的接收天线收到空中的电波;调谐电路选中所需频率的信号;检波器将高频信号还原成声频信号(即解调);解调后得到的声频信号再经过放大获得足够的推动功率;最后经过电声转换还原出广播内容……。
综上所述,可以把无线电通信(广播也属于无线电通信范畴)的发送和接收概括为互为相反的三个方面的转换过程,即:传送信息一低频信号、低频信号一高频信号、高频信号一电磁波……。
现在的王木木直接上晶体管了,他将发射机和接收机的通讯频率都人为固化,即不可调,同时每机都有收发两功能。这样,一定程度上它就是N吐N的无线电群聊对讲机群了。今天就先一吐N吧,王木木要试试车,所以,大清早的,山头山脚的手持彩旗加望远镜并辅以电报机,要在太阳系的这个星球上,破天荒的发一束史无前例的地球第一波了。
王木木一行,兵分六路:扈东的一路去虎頭山(也名板崁山)广播,虎頭山在桃園市的東郊,海拔約251公尺;其余的几路收音,王木木、扈三娘的一路就在桃園市中心;长公主一路就在台北家里,宇文柔奴陪着她;两沈和沈张氏在王木木的工业中心台中候着;四朵花则叫扈成公私兼顾地坐着大怪在天上听着;扈二娘和小海伦及四海鸟则骑着马在台北和新竹间奔跑着,小海伦不相信人在快速移动着,这远处的声音能随形附影。
约定的时间是上午八点整,所有人期盼己久的地球第一波来了。
王木木按下了按钮,送了电,由于现在的广播就设了一个固定的通讯频道,一阵叽叽喳喳后,王木木拿出吉它,叮叮咚咚的弹唱了首“听见了吗”:
“……
那你听见了吗?我不安的心脏?
听见了吗?要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