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脸皮要薄,有主见的人容易感情用事,所以皇太极认为大明皇帝不会做出自打脸的行为来。
但其他人显然听不是太懂,而皇太极也很难解释。
“证据就是,皇上的书里……”皇太极深吸一口气,其他人也屏住呼吸仔细听。“……对我们,没有用蔑称。一个都没有。”
这确实是个奇怪的地方,明朝对建奴的痛恨跟鄙视是众所周知的,以往即便是在军事上输了,整个朝廷那种高人一等的姿态也不会因此改变。可是这《洪太辽东变法记》里面,大明帝国的皇帝夸皇太极夸得同为女真人的爱新觉罗家族贵人们都脸上发烧,确实不正常。
“但不足以说明皇上要招安啊。”阿巴泰忐忑不安的说道。
莽古尔泰等人也同意,只是这个就认为明朝皇帝要招安,这是性命攸关的事情光靠这点那是不是太儿戏了,说不定朱由校家教好,不喜欢骂人呢。
“这本书大部分内容是在皇上到辽西前写好的,所以透露出他许多真实想法。当时战事未起,胜负未知,故而皇上准备了最好的打算,和最坏的打算。”
皇太极顿了一顿,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如果是早就印好的,那书里面怎么会把辽东最新战事也写进去?不过他对印刷行业不是很熟悉,也只是奇怪而已。当然这不是重点,所以也没细想,再说帐内还有许多人等着他解释,于是接着说。
“最好的结果,当然是能彻底击败我大金。——现在朝廷的大军也几乎差一步要做到了。但皇上同时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就是战事没有达到预期结果时,为了把损失降到最低,以招安为名和我们和谈。故而不想把话说死了。”皇太极道。
其实他只猜对了一部分,朱由校确想招安,但仅限于皇太极代善和阿敏三人跟他的家属,人多了就不行。而朱由校之所以看上去说得这么客气,除了有笼络这些人的意思,大部分还是出于菊座布置作业冷静客观看待问题的要求,这是皇太极由于缺乏足够情报导致的误判。
皇太极做出这个判断的前提是,八旗军还有和明军一战的实力。这可以理解,事实上,从铁山城的血战来看,他们虽然没有实现战略目的,可是场面并不难看,甚至一直把有穿越者帮助的东江军压着打。其表现出的强大战斗力和根据战场需要制定出灵活多变的战术,让城里的穿越者都赞叹不已。
战争,最关键的还是人。
“皇上雄才伟略,要变法改制,至少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这恐怕也是他记着来辽西督战的原因。跟我们大金不一样,中原汉人王朝打仗从来都是一笔赔钱的买卖。尤其是现在的大明朝廷,中原流寇之后又有叛乱,南方富裕省份抗税,皇上御驾亲征如果不能速战速决,跟战败没两样。朝廷的困难也很大,所以大伙千万不要在现在生出投降的念头,否则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只要我们挺过眼前这一关,到时候我们就有和朝廷谈判的资格,为八旗争取最多的利益。”
皇太极的话并不能让八旗军的将领们满意,毕竟现在的情况这么糟,能不能挺过去还是个未知数。
“盛京那里一点新消息也没有,也不知道代善和阿敏能不能守住。何况不仅仅是鸭绿江那里有朝廷的大军堵截,身后更有那背信弃义的倭狗三万追兵。凭我们仅剩的这四五万兵力,还有许多伤员,不投降的话,怎么打?”阿巴泰苦恼道。
阿巴泰对未来非常悲观,原本结盟的倭寇叛变了,这场准备已久攻朝战已经宣告失败。宫本武藏带着千余名长生军和三万就在朝鲜南面十几里外很小心的尾行,丝毫没有想和八旗军交战的意思。皇太极和岳托几次想设伏,都被看穿,还吃了不少亏,于是双方就这么耗着。
皇太极闻言也皱起眉头,想起一些不愉快的回忆,他一直不明白,自己的设伏部队是如何被发现的。
气氛更加凝重,一种近乎绝望的无力感在这些人中蔓延。
要真打起来,即便面对黄石彪悍的长生军,这大帐里身经百战的将领没有一个怕的,可是辽东有事,八旗军归心似箭,后面跟着一帮全副武装的吊靴鬼,你不仅打不到,更没时间打。但你如果不打,鬼知道哪天就着了他们的道,因此每天连觉都睡不安稳,实在影响士气。
这时候努尔哈赤睁开眼,目露凶光。
“镇江的朝廷大军,我自有办法对付。那些倭鬼,我们也能将他们一举消灭。”努尔哈赤充满皱纹的脸上每一道沟壑都仿佛有种慑人魔力,每一句话从他嘴里说出来都有不容置疑的力量,这是用几十年来他带给八旗军一次次胜利换来的威望。
八旗的贵人们一个个面露喜色,像抓住最后救命稻草一样,把目光投向这个总是带给他们胜利的天命可汗。
如果不是有这个人在,从铁山撤退的八旗军早散架了。
“招安不招安,是要我们自己用刀子砍出来的!今天这一战难道比萨尔浒更糟?虽然形势不利,但我们还有机会!”努尔哈赤冷冷道。
“只有一次搏命的机会。皇上以为我们八旗军不行了,今天努尔哈赤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