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积极配合改革。
这些政策在很短的时间里挽救了后金政权,在最初两三个月的恐慌和汉民外逃高峰后后金能够迅速的稳定,并能够迅速恢复生产力和战争潜力。
在讲述这些的时候,不是枯燥的数据和冷冰冰的事实,而是穿插许多小故事。比如指名道姓哪些八旗贵族的反对,具体某月某日有什么什么人扬言要皇太极的命,在努尔哈赤面前激烈的争论,说什么话。再比如某一家汉民在皇太极推行新政前后生活的比较,和他们对后金政权的心理变化。还有来往辽东辽西两地商旅口中的亲身体验,辽西边关士卒的见闻,东江军毛文龙呈上来的奏折,各方面各个角度,无不在展示改革的压力和这个政权在变法后的活力。
许多八旗的高层人物在书中都有提及,或积极配合,或顽固不化,当皇太极念起他们名字时候,这帮拖鞭子的女真贵族们都非常不自然。
“……努尔哈赤的残暴和他在军事上的胜利无法动摇大明的根基,在他的带领下,八旗军不过是一群强盗。可是洪太的变法,却让朕深深的忧虑,朕担心的不是一个野蛮的建州女真叛乱集团,而是一个进入文明的具有国家王朝性质的伪金割据势力。建州女真在此次变法中变现出的学习能力和积极向上精神,令人敬佩,其意义不亚于北魏孝文帝的改制……”
皇太极把书页翻到最后几页,那是朱由校的总结部分。念这些的时候,皇太极心潮澎湃,没想到大明帝国的皇帝会如此评价自己。在他印象里,即便是多次被八旗军打败,傲慢的汉人都很少正眼瞧后金。
而现在朱由校这个汉人皇帝却在他写的书里面,对一个蛮族的贝勒不吝溢美之词,这不科学啊。
“明国皇帝竟然夸我们老八。”
莽古尔泰脸涨得通红,竟然有些小激动。在这个贝勒看来,被大明的皇帝夸奖一下,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
其他在大帐里的后金将领们也有这种感觉,他们看皇太极的眼神马上不一样了,很有些羡慕甚至嫉妒。
作为一个从通古斯迁来的野蛮部落,骨子里对大明王朝和汉民族的自卑是不会因为军事上的胜利而消除。
甚至努尔哈赤这个天命可汗有一次,无缘无故的把曾经把著名汉奸李永芳吊起来打,边打边哭。还说:“我知道你瞧不起我!我知道你瞧不起我!”
就算是作为铁杆汉奸的李永芳,内心也把背叛明朝看做是一种羞耻的事情。早在萨尔浒大战刚结束时,李永芳曾进入被俘的朝鲜元帅帐中,以箸划地,写下了“如俺不孝不忠之人,足下必丑看矣”的字样,向朝鲜人透露了他极其矛盾的心态。
大明这个东亚大陆的王朝,在当时的世界里,无论你愿不愿意承认,都是一个类似文明灯塔的存在,其散发的光芒就是几千年来华夏的软实力。
这种软实力的能量,可比现在的美帝所谓“灯塔”要厉害得多。
大明就是正义。这种观念深植于大明疆域的臣民和周边地区其他民族的心中。当大明强大的时候,这种力量就会化作好像王八之气的东西,不战而屈人之兵,令万国来朝,纳头便拜。
努尔哈赤闭上眼睛陷入沉默,面沉如水,看不出悲喜。
“那北魏孝文帝是谁?”努尔哈赤睁眼问道。
“北魏是一个由鲜卑人建立的中原王朝,孝文帝叫拓跋宏,在位期间实行汉化,迁都洛阳,汉人认为他是一位明君。”皇太极经常看汉人典籍,当然知道,连忙回答。
“鲜卑人不是汉人吧,汉人怎么会认他做明君呢?”莽古尔泰瞪大眼睛,觉得不可思议。
“那……汉人皇帝拿你和这么一个……皇帝作比较,是什么意思?”阿巴泰也问皇太极道。
“我如何知道?”皇太极苦笑道。
“这明朝的皇帝,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啊?”岳托越来越看不懂了。
大帐内人七嘴八舌的讨论,皇太极见账内太吵,自己的父亲又似乎在思考什么,就没有接下去念。
皇太极借着火光,看《洪太辽东变法记》剩下部分扫了一下,看到某段内容,即便是在朝鲜这样极度严寒的天气,也吓出一身冷汗。
“都不要吵,老八你接着念。”
努尔哈赤终于说话了,声音虽然不大,账内的其他人却都闭嘴。
“……如今朝廷大军已经在辽东犁庭扫穴,伪金覆亡在即,可是朕却想不禁想象,如果没有这次对伪金的胜利,任由其发展下去,以爱新觉罗家族为首的伪金会有什么结果。其实,洪太的改革虽然有效果,但有三个致命的弱点。”皇太极开始念。
作为战忽局最高领导的弟子,理论水平绝对不会低,而且非常有其恩师的特点,有浓浓战忽局的味道。
“首先,这次改革是在外部压力下进行的,属于迫不得已的行为。其目的性也很强,完全是为了服务军事。洪太的变法并不彻底,他学习汉人的制度,却排斥汉人的文化。在伪金盛京内,几乎没有一家售卖汉文典籍的书店。须知汉人制度只是汉文化的一部分,学汉制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