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丹青若梦> 第三十七章 科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七章 科举(2 / 2)

,我认为就是因为唐朝考诗赋,才成就了唐朝诗人当道。

不像明朝以后的出题范围,主要是四书、五经。

2、考试文体主要是诗赋、帖经墨义,而明朝则是八股文。

3、唐朝的科举制选拔了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唐诗的繁荣。明朝的科举制则严重束缚了士人的思想,培养了皇帝的忠实奴仆。

不是吗?!

八股文的作法有一定之规,而八股的内容须是“代圣人立言”出题者从四书五经上挑出一句话,这句话啥意思先贤早有定论,不能胡说,只须掰开了、揉碎了,阐发心得体会。所以,八股一出,科举考试终于实现了标准化,减小出题者和判题者自由裁量的空间,相应地也压缩作题者自由发挥的空间。

主要原因:1、唐朝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实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国家选拔有用人才。

换句话说,考场之上人人平等,不管是富孩子、穷孩子只要脑瓜灵、肯上进,祖坟冒青烟,也能出人头地。

2、明朝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统治者采用各种手段加强君主**,所以明朝统治者实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士人的思想控制,科举制成为加强君权的一种手段。

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和繁荣的基础。

唐朝的科举制为“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提供了充裕的人才储备。

明朝的“八股取士”不仅摧残人才,而且,它带来脱离实际的学风对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文化思想被统治阶级用做官为幌子束缚,读书不是为著书立说,做学问,是学而优则仕。

这说明什么?

说明科举制发展到明朝,已失去初创时的积极意义,走到了穷途末路。

另外,唐代还有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的武举。

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

总结完毕。

秃顶的教导主任,不知以上总结您满意否?!

在您平时乐此不疲、循循善诱的教导下,我化被动为主动,自觉自愿地完成了该项工作。嘿嘿,不可谓工作不努力吧。

哈,哈哈,我真是个好老师呀!

--------------

“店家要想科考,得赶紧抽空看看书才行。”那人见我听完后仍沉默不语,以为我动心了,连忙好心道。

“嗯,好的。”我思绪仍然沉浸在刚做的总结中,迷迷糊糊地回道。

“心动不如行动,你加油吧,”

“不,我不要再参加一次高考了。”

“高考?”那人一愣。

“唉,那多累人呀。”

“……”

他觉得有些匪夷所思。

“呀,说错了,是科考!”我回过神来,慌忙朝他笑笑。

“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