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或进得藏书阁,驻足在右侧书架之前。
“如此多的灰尘,真是辱了圣贤。”
宁或见这书架和书籍之上的灰尘太过碍眼,便将自己衣服的一角撕下,仔细的擦拭了起来。
书架之上,原本就没有多少书籍,随意翻看几本,都是宁或前世通读过的。宁或原本以为,自己的“算盘”落空,定是寻不到关于这世界历史的书了。可就当宁或即将擦拭最后一本书籍时,他的眼睛忽然“亮”了起来。
“《古今录》?”
不出宁或料想,这藏书阁果然有他想要寻觅的史书。
宁或将此书拿起,拭去上面灰尘,走到木桌旁坐下,细细读了起来。
……
不知不觉,已至晌午。
此时,宁或越读越是惊讶。原来,这《古今录》中记载的历史,人物,事迹,都和他前世有太多不同。
“我本以为,试考便是我前世的科考,现在看来,是我理解错了。”
宁或说的没错,此世的试考,都是由太学府举办,由各帝国“国子监”施行。太学府按照“登堂者”的司职排位,分别设立了六次试考。依次为:文生县试,文士乡试,文儒府试,文隐国试,文豪太学试,文圣太学试。一旦通过相对应的试考,便会获得对应的司职。当然,获得的司职越高,可御的浩然正气也就会越多,越精纯。
不过,获得太学府六次试考的前提,就得要先通过文童的试考。在这世界中,任何人必须要获得一等文童称号后,才可参加太学府的试考,通过文生县试,便可入“文籍”。
所谓“文籍”便是文祖李耳,用奇竹制作而成的书简。此书简存放与太学府内。“文籍”原本是文祖李耳,用作记录弟子姓名的。然而,北海玄碑与文祖李耳一同消失之后,但凡,可以通过太学府试考者,皆能神奇的被其自动记录。又因,此书简被存放在太学府“中正室”内,所以,世人称这些被记录在册的人,为“入室者”。后又作“入世者”。
“入世者”需要通过登堂者们遗留的“文物”,才能模仿出文枢墨法,驱浩然正气于体外。如先贤佩戴过的短剑,如诸子刻录过的竹简等等。不过,其等驱浩然正气的威能,无法与真正的登堂者相比。
庄周此前并未与宁或详细讲过这些,所以,宁或此刻看到这《古今录》上的记载,才会如此惊讶。
“怪不得魏央大人腰间,总是别着把短剑。好像城主和他的几个护卫也有。”
宁或自言自语,片刻后,又继续往下看去。
原来,这世界并没有各个朝代的准确划分,这里的计历,每过一千年,都会轮回重计。比如此时为天元三六二年,等到了天元一零零零年后,就会重新计算为天元一年。
这世界的地域面积极其庞大,《古今录》中虽只记载了中州,其他洲只是一笔带过。但是,光是中州的面积,都赶得上宁或前世十个明王朝的疆域了。而中州内,有国度十二,以黄帝国疆域为最,位于中州之右。
宁或通过《古今录》记录的名人列传,历史事迹推算,此世应该相当于前世宋朝之前。
“对,应该是唐朝。不过,好像也不完全是。”
宁或继续翻看,细细数着近百年成名的入世强者。
有“诗仙”之称的李白,以《将进酒》《侠客行》获得司职“文圣”,无官位。
有李商隐,以《无题》数首,获得司职“文圣”,无官位。
有“武圣”之称的岳飞,以《满江红》,获得司职“文豪”,官位宣先安慰使。
有温庭筠,以《商山早行》《菩萨蛮十四首》获得司职“文豪”,无官位。
有苏味道,以四咏《咏雾》《咏霜》《咏井》《咏石》获得司职“文豪”,官位左相。
有杜牧,以《过华清宫》,《阿房宫赋》获得司职“文豪”,官位中书舍人。
有李贺,以《天上谣》《塞下曲》获得司职“文隐”,无官位。
有柳永,有晏几道,有秦观,有赵令,有晁元礼,晁补之,晁冲之…………
宁或将《古今录》中记载的所有人物列传看完后,眉头却紧紧的皱了起来。
“这世界也真是奇妙,唐宋两朝的名人共存与此,但又有诸多圣才并不存在。”
宁或言之有据,这里确实没有关于其他文人才俊的记载。
如:苏轼,辛弃疾,范仲淹。如:陆游,李清照,吴文英。亦没有,杜甫,姚合,白居易。没有元稹,没有刘禹锡,没有柳宗元,没有韩愈……
……
……
带着种种思绪,宁或将手中的《古今录》轻轻合上,然后走到书架旁,将它放在原来的位置之上。
不久,宁或将藏书阁的木门轻轻关起,欲要离去。然而,就在宁或转身之时,他清晰的听见,藏书阁内传出一声异响。
“莫非真有鬼魅?”
宁或心中一怵。虽然,他前世习过道法,见过鬼魅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