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整整一天,整个法军阵地上就在密集的炮火之中战栗,大规模的炮火准备拉开了德军盼望已久的,凡尔登大战的帷幕.
210毫米、420毫米攻城重炮是德国为此战专门预备的,用以破坏法军要塞的利器,130毫米新型速射炮,大量装备前线的德军。
火炮的集中,使他们在进攻时炮火准备时的密集程度,远远超过了同盟国里的任何一个伙伴。
炮群齐射的巨响震彻大地,无数炮弹划破阴冷灰暗的天空,骇人的啸叫声由远而近,将携带着炽热、死亡的炮弹,仿佛一场准备即久的暴雨一般,全都倾泻到法军的阵地之上。
一团团爆炸腾起的烟云,完全遮没了法军阵地,土黄色烟尘与恐怖的黑色浓烟纽结在一起。一些代表毒气的黄绿色烟雾则仿佛一层薄被,覆盖在法军的阵地之上。
就是这样的烟雾中,耀眼的红光、连绵的巨响相互呼应着闪起。爆炸所产生的恐怖力量荡涤着大地,尘土、石块仿佛被一位看不见的勤奋巨人,不断抛向天空。
炮火袭击当中,最初的一个小时,德军方面发射的炮火就达到每小时10万发以上,这的确是战争史上从有过的凶猛炮击。甚至这种炮击,连一直在不断观察法军阵地的德军步兵们,都感觉到惶恐。
“瞧啊,我一直都在说,各国炮兵之中,我们德国炮兵是最优秀的!”
驱车来到前线一块安全的高地之上,德国皇太子威廉的的眼睛看着这样残酷的“美景”,目光就再也离不开那种使人灵魂一同战栗的“死亡区”。
他欣赏他的炮火,欣赏着这从开始就在注视的目光下完成的炮火准备计划。
“如果可以的话,我想法军会和他们脚下的大地一起融化,这是一处充满了死亡的哭泣之地!”
所谓“死亡之地”就是利用最猛烈的炮火,摧毁一切可能阻碍步兵前进的东西,从而确保攻击部队得以顺利通过。
因此,德军炮击准备计划相当周密。
强大的炮群按照计划分工,对法军第一、第二阵地上的单个、集群目标,一切掩体、堑壕以及其他一切被看作是工事或目标的可疑对象都实施了集中射击。
远程炮火则对于法军防御纵深内的重要地段当中的道路、村庄、指挥所、炮兵阵地、炮台、包括凡尔登城都实施了大面积的炮火打击。
这样的炮击,无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是在其后的历次战争,其炮火凶狠力度都是不可小看的。
然而,如果德国皇太子可以丢弃自满和过度的自信,用智慧的眼睛来穿透时空的话,就可以发现,好看的小说:。对于法军阵地的轰击,并不如同他想象的那样凶猛。
因为,他们面对的已经不是以土木工事为主的野战工事。现在那里,是可以在后方由数以十万计的**量生产,在前线快速组合的模块化钢筋水泥结构的“快速战线”。
法军的表面阵地在德军堪称凶猛的炮火下战栗,但在深深的地下,一切并不是如同表面看上看去那样。
在每一处阵地最中心的,通过地下的通道到达的深在地下三米,由0.5米厚的水泥板与相对柔软的泥土层组成的顶棚,完全经受住了德军炮火的考验。
尤其打击这儿的多是130速射炮,它们炮弹并不能击穿三米厚的沙袋与它下面的钢筋水泥板。
坐在里面的士兵倾听表面上的传到地下,变得不值一提的巨响,有些担心的看着顶棚的水泥板。
三米厚的盛满了泥土的麻袋,下面是一层有驾驶筋的水泥板(水泥楼板),再下面是装满泥土的六方形“蜂房”状的水泥框架,再下面又是一层又是减重的空心水泥板。
为此,同样呈六边形的抵抗枢纽中的“中心防炮洞”被他们称为蜂房。当德军开炮的响声开始震动云层的时候,除了一些坚固的观察点负责观察的士兵之外,其余人全部来到这儿。
在这儿,一阵阵的冷风被加压之后,顺着管道从遥远的地方传来,不但带来了新鲜空气,而且使整个用六边形通道连接的阵地完全在一定的压力之中,使人恐慌的毒气、毒剂和行车士兵一样,由于碉堡内的副压根本不得其门而入。
同时,这里还有可以随时撤退到下一战线的主要通道,与“蜂房”一样,它们深埋在沙袋之下,想要截断法军士兵与后方的联系并不件容易的事情。
这些都是它的优点,从未真正经过战场考验的它们是截止目前,法军士兵们发现的唯一缺点。
尤其,当德军炮火铺天盖地袭来大地开始摇晃的时候,相信处于炮火中心的任何人,包括这些“快速战线”的设计者都会感觉到这样的防线是否真的如同设计时,计算的那样能够承受住这样沉重压力!
当巨大的炮火轰鸣的声音在晚间9点准时停止的时候,一直在望远镜上观察的德军,与法军观察员同时松了口气。
在一阵阵的哨声催促之下,已经在战壕当中准备好的德国步兵们,拉开散兵线开始向法军的方向前进。
(本书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