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赵四娘家> 第三百三十六章 兴办族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三十六章 兴办族学(1 / 2)

赵四娘一家人个个边听边皱眉头,他们已经下定决心,以后能离杭清溪多远就离多远,这样的毒妇,还是少搭理为妙。

赵三娘忽然道:“爹,昨儿个你还在说,这回赵大郎过来喝喜酒,你要问问他愿不愿意留在府城给族里的孩子教书。依我看,你干脆就别朝他开这个口了,他不合适。”

赵三娘口中的教书一事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自从出了上次那场悲剧后,赵氏一族中有不少青壮年在伤愈后,留在了府城里,帮赵四娘家做事。

对待自己的族人,在工作方面,赵三娘并没有给予特殊照顾,一切都按照既定的章程来办,和其它伙计一视同仁;但在生活方面,赵三娘将他们安排在了南城外,给他们住青砖大瓦房,还提供一定的生活补助,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这些待遇综合起来,就是放在府城里那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待遇,对于出身静海乡间的赵氏族人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馅儿饼的好事儿。

当那些族人把第一个月的月钱和生活补助拿到手后,就彻底下定决心要扎根府城了,纷纷把他们在老家的亲人给接了过来。

搬离故土可是了不起的大事儿,立刻轰动了整个赵家村。待得知他们为什么不惜背井离乡后,其他的好些个村民也心动了。

于是,赵氏一族中,来到府城的族人越来越多,随家中大人一起过来的小孩子也越来越多。

要论以前,赵永忠由于小时候的灰暗经历,对读书一事并不怎么热衷,甚至于有些排斥。可自打住在陶山书院附近后,每天都会和学子们碰面,或许是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朝气,赵永忠也开始希望他的孩子能够成为那样的人。于是,他也渐渐开始督促起了赵三郎兄弟俩的功课。

只可惜赵三郎兄弟俩的功课怎一个烂字了得,很快就让赵永忠对他俩彻底死了心。

自家的儿子看来是无可救药了,赵永忠就把目光投向了族人家的孩子。在宗族意识很强的赵永忠看来,族人家的孩子出息,同样是光宗耀祖的事情,他脸上同样有光。

为此,他动了兴办族学的念头。

这是件再好不过的事儿了,赵永忠的想法立刻得到全家人的赞同。

其实,兴办族学一事并不是赵永忠最先提出来的,赵氏一族的历任族长都有了这个想法,只是族里的资财不宽裕,就一直没能办得起来。

说到底不过是钱的问题罢了,这在财大气粗的赵四娘家看来根本就不是问题。场地、桌椅等硬件设施很快就到位了,唯一缺的就是先生了。

赵四娘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宋知言的进士大伯宋承礼,别人怎么看宋承礼他们管不着,在他们看来,宋承礼此人学识既高,人品也好,实在是再合适不过的先生人选。

只是赵四娘家虽然乐意了,宋承礼会不会不乐意呢?毕竟赵氏族学啥啥没有,还只是个雏形,宋承礼乃是进士出身,说不定就看不上呢?

赵四娘家就打算去探探宋承礼的口风。

当时宋承礼正四处碰壁,苦求一个教书先生的岗位而不得。当他从宋知言口中得知,赵四娘家有意办族学,也不等赵四娘家上门来请,他就过来毛遂自荐了。

这下好了,两方面一拍即合,赵氏族学就这么办起来了。

不得不说,宋承礼确实教得好,族人们都对这位先生赞不绝口。赵四娘家的不少伙计听说后,便问东家,可不可以让他们的孩子也来这里读书。

读书从来都是一件好事,赵四娘家自来都是支持的。

他们家经常会进行各项考核,其中几项考核就涉及到文化知识,考的东西不见得有多难,但肯定要多多少少读过点书的人才能通过,凡是通过的人可以领取一笔不小的奖金。这么做,也算是对读书的一种鼓励吧。

如今伙计们主动提出要让自家的孩子来读书,做东家的怎好打击他们向学的积极性,自然一口应下。

只不过,一下子多出那么多孩子,宋承礼一个人可应付不过来。于是,赵四娘家就想再请一两位先生回来。

这一回,赵永忠提名了赵大郎。

其实,当时赵三娘心中是有些不乐意的,但她并没有表示反对。毕竟赵大郎前前后后读了十来年书,还有个童生的功名在身,多么有才华不见得,可教教小孩子应该还是行的。

可如今,听说了杭清溪的种种恶毒后,赵三娘就再也不愿请赵大郎回来教书了。

赵永忠有些犹豫,道:“这,这……如今看来,大郎他媳妇儿确实很不妥当。可她是她,大郎是大郎,不能因为她这个人不好,就否定了大郎呀!大郎这孩子是我看着长大的,品性还是很可以的,跟他媳妇儿绝对不是一路人。”

“孩子他爹,你了解的大郎是成亲前的大郎,自打大郎成亲之后,咱就没怎么接触过他了,娶了个那样的婆娘,谁知道大郎会不会也变了呢。我看这事儿还是算了吧。”不要说是赵三娘了,就是姜氏这回也不支持她丈夫的想法了。一想到杭清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