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是在攻城器材选好之后,就连夜展开的全文阅读。当一台台装载着“飞燕III型弩炮”的,带有厚重竹管、沙袋装甲的“战车”出现在战场上的时候,倘若马丁在这里,一定会赞叹蒙古军的大胆设计。
“这就是原始的畜力坦克!这样的设计,还真是一种聪明的举动!”
当然这样的赞叹不会受“华夏军”的人喜欢,但事实上的确这样的武器在战场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因为竹子装甲的保护,让整个“飞燕III型弩炮”为主的炮车看起来结实而又强大。长达10米的车身后后面,是木板保护起来的,有着从蜀地百姓手中得到的水牛。在鞭打之下,这些水牛使劲向前顶着,让整个战车可以向前运行。
整个战车有5对宽宽的板式车轮,尽管厚木制造的平台上,有着那些装沙竹管形成的沉重装甲,整个战车却依然可以缓慢而坚定的向前移动。亲王忽必烈把这些战车排成了一条直线,作为主要掩护的力量。
后面是相似的,使用一匹战马“推动”的质车。两层竹管装甲中间,夹着一层厚厚的牛皮,这让它们可以抵抗枪弹的射击。亲王忽必烈在准备的几天里,制造了不少这样的玩意,还有大批其他的攻城器材。之所以在前面那道竹城的,为期三天的攻防战里没有使用这样的武器,原因在于当时在亲王忽必烈心中,那可算不上一场攻城战。
他从来没有想到,“华夏军”少少一点人,怎么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筑成那样的一道城墙。当然他也永远不会理解,“华夏故土”之上的2亿人口,凝聚起来的时候,将会迸发什么模样的力量。
事实上,中国封建王朝的问题在于,当受到了入侵、当遇到了灾难的时候,他们会使用这样的力量。使用大量人口的凝聚力来达到他们某种需要,这在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新建王朝之中都看得清楚。可在随后,他们又惧怕这样的力量,原因在于他们不愿意把社会的财富,公正的分配给这样力量的所有者——百姓!手里。
从历史意义上讲,这恰恰是中国封建王朝身上最大的问题,也是最不和谐的原因。
但“华夏帝国”恰恰相反,或者说“华夏帝国”是用一种新式的手段,来完成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要求的,但帝王们从来没有做到的——均无贪、和无寡、安无倾!
而这事实上也是,在主空旷的原野上,迅速出现这样结实的竹城的原因。竹城的建设,是蜀地百姓们基本的生活手段,与“华夏军”建立营寨手段相结合的产物。同样表明,这是“华夏皇族”公关行为到位的产物。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同甘共苦”,就可以唤醒中华民族身上,原本就身具的热血与勇气。
当被唤醒了血性的2亿人凝聚起来的时候,那将绝对会具有毁天灭地式的威力。可惜,站在对立面的,所有的封建统治者们,根本理解不了这样的力量。相反,他们宁愿对外年年纳贡、岁岁称臣,也不愿意使用这样的力量,让整个“中华民族”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
不笑一再说过,愚蠢不能代表那些人的全部。只能说这些祸国殃民的混蛋,他们的脑袋比猪都不如,而他们的心思,已经至贱到无敌了!无论在任何的时代,这样无能的统治者,都是必须被铲除的祸害,而且铲除的越早越好!
在原野上蒙古大军的进攻展示出他们强大的实力,整个原野上层层叠叠的全都是蒙古士兵。他们跟随在盾车之后,奔向前面的要塞。一层战车、一层盾车、一层士兵,一波与一波的攻击队形之间,相隔50米。他们在竹城前集合,然后开始向前面的“华夏军”的要塞靠近。
层层叠叠的队形,在向前靠近时,时时有地雷以及陷阱起作用。然而,以杀伤步兵与骑兵为目标的地雷,并不能对那些厚重的战车造成什么巨大的威力。在他们身后的步兵们,在挨了几枚地雷之后,一个个都挤在那不宽的车辄里,形成了前进的纵队,从而减少伤亡。
他们对面竹城要塞上的“华夏军”士兵们,这时正像上一次一样,吃着他们战前的油水比较大的食物。城墙上所有的人都尽力睁大眼睛,看着被天空里的热气式系留飞艇,照得通明的夜色。虽然因为有良好的照明,但在这夜晚里的时候,那些远远的目标并不容易被击中,尤其是那些目标还在移动的时候。
对此穆克只是沉静的冷眼看着,他并不打算急切之中发动攻击。在他以上之中,炮火的杀伤线,被定在1000~1500米的距离。在那之前,蒙古人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武器,都不可能伤害到“竹城要塞”里的人。而且他的炮弹无多,因此炮火的压制,主要是针对“飞燕III型弩炮”进行。
在夜色苍茫之中,明亮的战场上死神也随着双方的接近来到战场。如果可以看得见话,就会发现这家伙已经快要高兴的笑起来了。不用问,沉静的战场上,除过呼呼的风声,根本没有什么其他的声音。那就仿佛是造成个灵魂,在即将离开身躯之前发出的哀嚎一样。
与穆克一样,夏琳看着前方的战线,至于菲琳眼下则负责曲射的火力。她的手下,全都是那种简易竹火箭。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