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定了主意,一到夜晚,始毕可汗便果断下令,各营兵马四更造饭,全军整装,天明全线退兵。
是日一大早,李渊父子与刘文静等人得知突厥十二万大军悉数退走,无不开怀大笑。
原来,所谓天明时大量兵马入城,事实上仅有夏侯端与司马世绪率领的骑兵队,每至夜深人静,便人含枚,马摘铃,分头于城后偷出,但待天明,再集结大队人马,大张声势入城,每日重复往返,制造假相,借以迷惑始毕可汗,使之无从判断并州城到底拥有多少兵马,不得不因怀疑、害怕而不战自退。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刘文静情知已至与突厥谈判缔结盟约之最佳时机:“突厥大军既退,唐公还当尽快令人携厚礼前往,向始毕可汗示之以好,使之切实感受唐公一番诚意,从而促其日后不再轻易起心来犯。”
李渊稍加思索,深表认同,吩咐左右送上纸笔,亲笔一书,令刘文静为全权代表,押运大批金宝布帛出使突厥,与始毕可汗当面谈判,力争双方永结盟好,互不侵犯。
为使突厥人日后有所指望,他一切按刘文静提议,授权其向对方郑重承诺,日后大军每下一座新城,土地与百姓归自己,所获金银珠玉悉数奉献突厥,作为后续部分的答谢。
始毕可汗原本胸无大志,同时也深深认识到,天底下汉人太多,即便顺利攻占了其所有地盘,要统治、管理好那许多人也不是一件容易事,由是从不作此奢望。
以往,他经常出兵边界骚扰,目的无非是金银珠宝粮草布匹等物大肆掠夺一空,贪图眼前利益,进而志得意满,满载而归,日后钱粮府库空虚了,再发大军前来掠夺,从未有过稳打稳扎、逐步蚕食中原的打算。先后与李渊较量过两回,他深知其人不易对付,对方主动将大批礼物送上门来求和,后续条件还如此优厚,便颇有几分动心了。
冷静观察始毕可汗外表变化,刘文静便清晰地猜透了对方内心世界,于是,整个谈判过程中,他无不游刃有余,针对对方心理特征,巧妙运用攻心术,软中夹硬,胡乱吹嘘朝廷已集结五十余万大军开赴并州,李渊此番之所以未与突厥正面较量,全因敬重可汗是一位难得的英雄,有心与之交个朋友,以便日后相互有个照应。
始毕可汗的虚荣心本来极强,虽然对刘文静吹嘘的那些并不完全相信,但到底认定李渊其人还真是深不可测,是属于那种可结交而不可任意欺侮者,对方主动求和,使其心理上获得了极大一份满足,心想即便精明能干如李渊,也得看我金面前来求和,中原还有何人可与我一争高下?因而满心欣喜,一口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