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北宋大郎> 第一百一十二章 遗直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二章 遗直乡(1 / 2)

武大郎看着日头,觉得时辰尚早,也不好意思去打扰女眷们的休息,一个人在衙门里无聊的溜达。

“不需几日便是春耕时分,你可知该如何应对?”武大郎听到内堂里传来蒋唠叨的声音。

“知道啊,不就是犁地播种嘛,这我可十分在行,包在我身上。”接着,武大郎便听到懒洋洋的声音,不久又变的生龙活虎般,看来陶宗旺真的对农事十分感兴趣。

“犁地所需的工具与劳力呢、播种所需的种子呢、灌溉所需的水呢?”蒋敬步步逼问道。

“恩...,找大郎哥哥解决,反正是替他干事,他总不能这样撒手不管吧。”过了一会,老实人陶宗旺的声音传了出来,让门外偷听看好戏的武大郎一愣,差点踢门进去找陶宗旺拼命,这都什么人哪。自己可是给他封官了,他难道就不知道感恩。

“老龟你可甭想逃避,此乃你分内之事,岂可任意推脱。虽然大郎哥哥是有些懒散、狡诈、好色、无耻,但毕竟是我们兄长,我们只能帮其担待些。”武大郎一开始觉得蒋唠叨的话很顺耳,可是越到后面越觉得不是滋味,损人有必要损的那么直白嘛,加上刚才的怒气,直接大脚一踹,大门应声而开。

“刺客啊,抓刺客。”蒋唠叨一边大声叫道、一边嬉皮笑脸的看着满脸铁青的武大郎。

“刺你个头,大清早没事干来编排我啊。”武大郎愤愤道。

“大郎哥哥总算来了,老龟可有要事需哥哥操劳?”蒋敬笑眯眯道。

“哼,农事乃主簿所掌,需自行解决。若事事需本大人处理,还要尔等何用。”武大郎装腔作势道,俗话说官大一级压死人,武大郎可深知这个道理,忙使了出来。尤其是看到蒋唠叨无话可、郁闷的要死,武大郎心里可偷着乐,就别说有多高兴了。

“可是大郎哥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百姓即使想耕种,但也没种子,如何是好?”陶宗旺可不管这些,瓮声瓮气的说道。

“官府统一分发,禁止任何人食用粮种。”官府里现在可有不少存粮,应该能度过这段时间,等到夏收就可以了。

“但人们现在饿的慌,连山上刚长出的青草嫩芽都被吃完了,谁还管这个。”陶宗旺说的话不假,人都快饿死了,哪会管以后啊。

“我们一日派两次粥,虽然吃不饱,但不至于饿死啊。”武大郎疑惑道。

“是嘛,昨日第一次派发稀粥,但也只有中午一次,晚上却不曾施粥。”蒋敬摸着胡子道,平时开玩笑很正常,但关系百姓生命,蒋敬到时严肃的紧。

“不好意思,因为胡家之事,我忘了和周押司说了,是为兄的不对。”武大郎这才记起,本想和周押司说的,但被吕全吕旺两兄弟的事一搅,却忘了这最大的事。

“哥哥可曾想过,施粥并非长久之计,只会使得百姓不知劳作、日益懒散,而衙门虽缴获粮草十万余担,但鄄城人口亦不少,分摊下来,根本撑不到夏收,就够更别提军队耗粮。”蒋敬虽知道武大郎心善,也知道说出这话很残忍,但这些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无需担忧,李家已除,何愁外县的粮食运不进来,稍许几日,商路便会畅通。”武大郎自信满满道,商人逐利,鄄城这么大一个市场在这,即使自己禁商,照样有人会走私,何况自己没禁止呢。

“大郎哥哥,即使夏收,照样缺粮,百姓手上并无可耕之地,鄄城七成之地都在地主手中,五成以上在李家。”蒋敬皱着眉道,可没有武大郎那么乐观。

“鄄城百废待兴、田地荒废、水利破败,正需劳力,咱们何不以工代赈,正好解了劳力剩余,亦免得百姓无事可干。至于李家之地,也拿出来分给百姓,反正已是阶下之囚,何须担忧。”武大郎听了消息笑呵呵道,李元宝真是好人啊,给自己送粮又送地,自己都不好意思惩罚他了。

“大郎哥哥误会了,我说的李家可不是李元宝那厮,而是鄄城真正的掌权者,司空李复古之后人。李元宝只是李家分支中的末枝,郡城的傀儡罢了。”蒋敬缓缓说道。

“李复古,没听过。”武大郎绞尽脑汁都想不出谁是李复古,有什么事迹。

“李迪,字复古,其先祖赵郡人,曾祖李在饮因避乱举家南迁,定居于濮州鄄城。迪刻苦而聪慧,性沉稳而有深度,深得散文家柳开的欢喜宠爱,曾赞曰:‘此公日后必为天下栋梁之材’。宋真宗景德二年举进士第一,钦点状元。李复古先后再次出任宰相,尽心尽力辅佐宋真宗、宋仁宗。庆历七年卒,赠司空,谥文定。仁宗撰其墓碑,因其以亮直称誉于时,故曰:‘遗直之碑’,并改所葬邓侯乡为‘遗直乡’。”蒋敬被武大郎打败了,擦了下额头说道。

“状元郎、宰相爷,好大的官,可惜早就挂了。”武大郎先是一拍胸口,紧张的说道,然后又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反正人都死了,有本事从棺材里爬出来啊。

“大郎哥哥,我想说的是李家不倒,商路便不会通畅,你以为光凭李元宝那厮的本事,能指挥山贼土匪让整个鄄城断粮。”蒋敬眼皮都懒得抬,实在是太看不起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