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过小刘递来的三十倍放大镜,侯保国再次低头打量起了手上的玉佩。
玉佩是战汉常见的青花料,玉质较差,还有些石性,一面青花较重,基本呈现灰黑色。另一面则是乳黄色,正反两面显露着明显的色差比。
但同时整块玉佩制作工整,抛光打磨精细,边缘处也十分锋利,看得出,制作这枚玉佩的工匠确实是用了心思。
然后玉佩表层一股黏糊糊的黑油泥,两边也都有些小磕碰,这是做旧时的常规表现。
最后则是玉佩的开孔处,侯保国推测是以管钻再敲断的加工方式,不过这也是侯保国怀疑的第二处,开窗边缘泾渭分明,玉佩表面沁色厚重,而打孔内却和新的一样。
至此侯保国便有了大概的印象:工仿汉,玉煮蜡,皮壳做旧。
而这也和侯保国的第一印象完全一致,不过想起刚才张坤说的话,侯保国拿起三十倍放大镜,再一次仔细观察了起来。
看了一会,侯保国一抬手:“棉布。”
伙计小刘立刻掏出早已经准备好的棉布送到侯保国手里。
拿过旁边小刘递过来的棉布,侯保国小心的擦拭了一下玉佩表面,顿时一阵琉璃光显现。
侯保国面色开始微微凝重,然后拿着棉布的手越来越用力,很快,原本纯白无暇的棉布瞬间黏上一层黑乎乎的油泥。
这时候小刘适时的递上强光灯,侯保国接过照了照,只见玉佩边缘处微微透光,而中间则依旧黑乎乎一片。
侯保国放下强光灯,继续拿起棉布,用力擦拭。
五分钟后,侯保国手中的玉佩已经开始微微泛起了蜡质光泽,玉佩的工痕也已经能用肉眼观看了,再看侯保国手上的棉布,此时已经乌黑一片。
此时,侯保国继续拿起强光灯照射,玉佩中间开始微微透光。
侯保国拿起旁边三十倍放大镜,仔细研究起了玉佩上的工痕,只见比头发丝还细的工痕上有转接刀的痕迹,转弯处不是一刀下来的,而是多刀组合转弯。
看到这里,侯保国脸色终于变了,越发的凝重,然后头也不抬的招呼着:“八十倍放大镜。”
小刘一愣,然后想也不想的快步朝着店铺后厢,找出八十倍放大镜,送到侯保国手中。
侯保国换上八十倍放大镜,然后继续看着玉佩上的工痕。
有了八十倍放大镜,侯保国看的越发清晰。工痕没错,然后再看玉佩龙首上方,两边都有清晰的开孔,然后开孔处在放大镜下,更加显得轮廓分明,而且边缘处有十分锋利的感觉。
侯保国脑海里快速转动,过了好一会儿,侯保国再次招呼着伙计:“拿4消毒液来。”
只见小刘快步跑进后厢,过了一会,便端着一盘调配好的4消毒液走了过来。
侯保国连手套都不带,直接手拿玉佩浸入4消毒液中,然后手指一处一处,在消毒液中擦拭着玉佩每一个角落。
十几分钟后,侯保国将玉佩拿出,然后放入清水中洗净,再用新的棉布擦拭干净。
这时候玉佩表面已经基本上没有黏糊糊的黑油泥了,不说焕然一新,但起码也是清爽干净,侯保国拿起强光灯照了照,已经能够完全透光。
再看玉佩龙首两边的开孔处,此时孔内宛如新的一样,和玉佩表面不一致啊。
侯保国脑海里快速转动,然后陡然,侯保国猛的一拍大腿,明白了。
这玉佩打空处原本应该是有金属装饰品的,而且应该是黄金,如果是铁的话,开孔处会有铁红沁,而如果是铜的话,会有绿沁,只有黄金,才不会生锈不会变形,然后在镶嵌紧密的情况下,污水不进,杂质不染。
然后在后来不知道被谁取走了玉佩上的金饰,才会造成现在这样界限分明的开窗,才会让开孔处里宛如全新一般。
至此,侯保国按照自己以往的经验,得出判定:龙首玉佩,汉代,和田玉,加工工艺精湛,而且辅以黄金装饰,应该是大人物佩戴之物。
从阴线,工痕判断,有点类似锟铻刀的手法,刻痕细发如丝,如游丝毛雕,以现代人的手法,即使是那最著名几位玉石大家也不过如此。
侯保国轻舒了口气,然后小心的将玉佩放下,这才将双手放入清水中清洗,擦拭干净后,侯保国一脸感叹的望向张坤:“小兄弟眼力让人佩服,长江后浪推前浪啊,我仿佛看见了中国古玩界,一名新的鉴定大师冉冉升起。”
听着侯保国略显恭维的话,正一脸轻松惬意,轻饮茶水的张坤,差点一口全喷了出来,然后一脸咳嗽的忙道:“侯老板,您别开玩笑了,这话说的可就太重了,什么大师啊,我就一玩玩的门外汉。”
说完,张坤不等侯保国接话,直接又道:“侯老板,这玉您觉得怎么样?能收吗?”
侯保国点了点头:“汉代和田玉,加工工艺精湛,应该是大人物的配饰,我收的话,一口价,十八万,小兄弟看怎么样?”
“吱。”张坤眉头轻皱,这价格,和姚志平给的估价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