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九倒是表现得比较淡定,毕竟有《舌尖》在唐州的壮举在前,而且他自己也有过相似的预测。
李墨川絮絮叨叨地给路九解释,这件事对他本人意味着什么,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
由于李墨川以往在津城电视台的特殊地位,高层们不好对《舌尖》直接下手,但李墨川却可以专门拿出一部分《舌尖》的收益跟他们做利益交换。
《舌尖》的收益可不仅仅是信用点和积分而已,更重要的是政绩。
收视率过二十是政绩,首播次播收视翻番的奇迹更是政绩。
在事业单位混的,要的就是这东西。
此外,还有一个方面也是能操作的。
那就是津城电视台和北都电视台的关系。
北都郡和津城郡都比较小,跟唐州的东海郡,差不多说是郡,其实就是市。
正因为地方小,两郡又离得太近,就竞争激烈了。
北都作为清州首府,当然是处处占便宜了,津城各方面都被北都压得死死的。
电视台方面也是一样,因为靠的太近,收视群体有重叠,所以双方的关系几乎是你死我活的。
虽然论级别,北都电视台是清州第一电视台,但各郡的电视台是相对自主的,津城人也不会怕他们。
但毕竟北都电视台有资源优势在,津城人很难占到便宜。
而《舌尖》的出现,就是个打脸的好机会。
要知道,路九之前可是找过北都电视台的,却被高傲地拒绝了,现在看谁后悔?
如果再找媒体把这个过程“丰富”一下,那就是津城人喜闻乐见的打脸段子了。
说到底。两个电视台之间的竞争就是两大卫视之争,至于他们旗下的其他频道,只是小节。无关大局,而电视台内其他的公关部门。出版部门,影视制作部门等等,都是围绕着两大卫视转的,平台好才是第一位的。
平台好怎么体现?王牌节目的收视率,领导层的眼光。
而《舌尖》的存在,刚好符合这两方面的要求。
更妙的是,《舌尖》还是分季播的。
其实在整个东大陆,分季制度都是不怎么流行的。这个制度在西大陆倒是大行其道。
说白了还是观众们的习惯问题,东大陆的观众习惯了一次性看完一部剧,不怎么喜欢留悬念。
除了像选秀这种天然的分季制节目,东大陆的电视剧、纪录片都是极少有分季制的。
其实分季制度是有很大的优势的,一方面可以方便听取观众的意见,随时修改,二来分季之后,第一季可以先投入少一点,为制片方减少了很多风险,即使扑街了由于投入相对较少。损失也不大。
电视台方面也可以规避风险,如果引进的剧集表现不佳,甚至可以直接腰斩。避免损失扩大,而且由于剧集少,引进费用也低。
最早的时候,也有不少人想学习西方的分季制度,可惜出来的产品成绩都不太好。
为此不少专家学者跳出来,说分季制度不适合东大陆的国情。
再后来,就没什么人搞分季制了。
其实专家教授们所说的分季制度不适合东大陆,观众们不爱看,那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之前最先搞分季制的那几部电视剧根本就是把原本一百集的片子分成几个季来播,又臭又长。换汤不换药,观众爱看才怪。这根本就是变着法儿地圈钱。
然后这些电视剧失败了,专家学者就跳了出来,列出个十条八条的理由,说明分季制是怎么怎么的不适合东大陆,既得利益者们也顺水推舟地迎合几句,然后搞得分季制就人人喊打了,而那些不是很懂这个制度的娱乐者们一看,就再也不敢投资分季制的电视剧了。
这其中的奥妙其实很简单,东大陆娱乐者们不希望搞分季制,这不利于他们的垄断,降低了电视剧的门槛。
分季制一搞,一些苦于成本过高的天才制片人,导演们完全可以先拍一季试试水,这样成本降低了很多。
而那些动辄几千万上亿投资的高等级娱乐者们万一败给那些小成本电视剧怎么办?本来嘛,大家都是大制作,输了也不丢人,这部赔了下部再赚回来。
而且大家水平都差不多,拍来拍去都是那些大师们在玩,观众们压根没的选,赔钱的可能性很小。
如果门槛降低了,什么人都能拍电视剧了,而新人们往往“不懂规矩”,怎么好看怎么拍,观众一看有这么多的电视剧可选,干嘛非得选你的看?
一来二去,本来看似很美好的分季制就人人喊打了。
这个圈子里不是没有聪明人,相反,遍地都是聪明人,甚至,聪明的过头了。这些聪明人发现,制定出一套模式化的东西出来,比如电视剧要怎么拍,必须得投资多少,甚至拍什么题材,怎么选演员,比费劲心思去提升作品的质量简单多了,也更容易赚钱。
至于观众们看着千篇一律的东西,看的想吐,那就不是这些聪明人需要考虑的问题了,反正你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