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大司徒王朗携带圣旨,趾高气扬的前往长安,曹真不敢怠慢,出城十里相迎,但见王朗须发洁白,步履蹒跚,微风吹过,身躯微颤,如同一碰即断的糟木。
此时的王朗年近八十,耄耋老翁,这般年岁岂能再来前线,分明是添乱,曹真心里不快,嘴上却不能说,看他走路实在是缓慢,礼貌相迎,上前寒暄。
王朗当即得意洋洋的宣布了圣旨,牙都掉了多半,口齿不清,听起来很是吃力。曹真接旨后,又自己认真的看了一遍,越发的不高兴,两军交战,军情瞬息万变,不可拘泥于兵法,哪有事先把战略战术写到圣旨里,还如此公之于众。
尽管曹真对此不满,但圣旨不能违抗,圣上怎么安排,只能照做,违抗圣旨的罪责谁也担当不起。
曹真恭敬的将王朗迎进了城中,盛情款待,王朗当下提出,要担任军师一职,跟随一同上战场,同时强调说这也是圣上的意思。
曹真头大如斗,带着这样一截老朽木,行军的速度一定会很慢,战机稍纵即逝,这仗怎么能打得赢。
见曹真默不作声,王朗便自动认定他是默许了,人活七十古来稀,在那个年代,谁见了王朗不恭维的夸一句老寿星,如今还能参军打仗,让王朗自信自己又年轻了至少五岁,大有返老还童之感。
王朗信心满满,再次提起他所看到的星辰坠落之异象,非常肯定诸葛亮会在此战中陨落,届时蜀军群龙无首,正可直插心腹,快刀斩乱麻,全面征服蜀国。
王朗激动的吐沫星子乱飞,曹真却是半信半疑,早就听说诸葛亮南方征战回来之后体质大有改观,常能连轴三日工作而不知疲倦,怎么会突然陨落呢?蜀国虽然是目前实力最为薄弱的一家,但根深叶茂,也不是一朝一夕便能降服的。
还是那个问题,既然是圣上说的,曹真没有拒绝的权利,只好答应王朗的要求,希望王朗预言成真,诸葛亮死在这次战役之中。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曹真气得肝颤,差点发飙,王朗拒绝乘坐车辇,非要骑马,还要跟曹真并驾齐驱。
曹真几次婉言劝说,但王朗坚持不松口,如此一折腾,倒是不知不觉过去了几个时辰,纯属浪费时间,曹真最终只得同意。
看着王朗坐在马上颤微微的姿态,曹真十分担心,要是刮来一阵大风,王朗会不会被吹下马来,顷刻间丢了老命。但话说回来,这可是王朗你自己要求的,颠散了骨头架子可别赖到别人身上。
王朗以皇命在身为由,表现的颇为强硬,骑马对于这个年纪的老人来说十分辛苦,但他却咬牙坚持,倒也令人敬佩。曹真万般无奈,只好依着王朗,十万大军离开长安,奔向子午谷。
屯兵天水附近的张郃,很快也收到了圣旨,脸色十分难看,暗道圣上不知战事,坐在家里胡乱指挥,且不说泄露军情,单单圣旨中命他兵出褒斜道,就显得十分荒唐。
褒斜道,楚汉相争时开凿,临山依水,战略要道,所谓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其中的“栈道”指得就是这条路。
褒斜道虽然可以很快抵达汉中,但是,路途狭窄,地势险峻,难以快速行军。而且,诸葛亮岂能不防守这么重要的地方,任由敌军深入?只要派出三千兵马,扼住一端,任凭张郃军队再多,也难以通过。
圣旨不可违抗,张郃无奈率领大军,朝着褒斜道进发,心中暗自祈祷,希望诸葛亮能百密一疏,不在褒斜道驻防。
诸葛亮暗藏在洛阳的细作,早已报告曹叡的战略布局,诸葛亮手下也有人提出质疑,曹叡怎会傻到这个份上,公布作战计划?说不定是想要声东击西,打蜀国一个措手不及,不可全信。
但是诸葛亮对于此战获胜,胸有成竹,曹叡心高气傲,自恃为当今疆土最大的国家,难免膨胀,有草率之举实属正常。诸葛亮却并没有因此大意轻敌,立刻上书给朝廷,要求李严率领两万兵马以及大批军粮,火速赶来汉中支援。
李严因此闷闷不乐,诸葛亮每隔一段时间就来信要求补给军粮,国库的存粮早就告罄,上哪去弄这么多。
刘禅专心于自己的昆虫研究,根本不管这些,尤其是刚刚得到四叔王宝玉送来的夷州蝴蝶标本,更是乐得忘乎所以,几乎到了着迷的状态,于是上下嘴唇一碰,立刻吩咐让李严遵照相父的安排去做。
李严不敢耽搁,立刻开始在民间征粮,来往奔走,费了好大的劲,才终于筹齐军粮,随即带着兵马火速前往汉中。
诸葛亮调姜维回来,率领五万兵马,守住褒斜道,防御张郃,他亲自带领魏延及十万兵马,前往子午谷下方安营扎寨,等待曹真的兵马到来。
出师不利,曹真和王朗率领大军,刚入斜谷便遭遇了一场大雨,随后,秋雨绵绵,无止无休,道路湿滑,车马难行。
“大都督,末将愿率领一路兵马,先行探路。”部将夏侯霸出列道。
“如此也好,夏侯将军便为先锋,率领一万兵马,先出斜谷,随时汇报情况,莫要轻举妄动,且待大军到来。”曹真点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