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小话三国:小人物的腾挪与算计> 第七节 “狷狂青年”张温的梦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节 “狷狂青年”张温的梦想...(1 / 1)

张家是吴郡四大家族中的异类,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Du00.coM

就拿代表人物张温来说,前半生默默无闻,直到三十二岁,才有了进入中枢机构的机会,并迅速达到顶峰,未曾想因一次政治事件——“暨艳事件”得罪了江东大族,他作为大族中牺牲品,沦为炮灰,人生就此蹉跎到底。

严格意义上说,张温是不适合从政的,为何?他的人生几乎保持着一种“狷狂”的范儿。何为狷狂?自信、清高、粗犷、豪放。

张温之父张允一向以轻财重义闻名于世,担任过孙权的东曹掾。受家教影响,张温从小品行好,且容貌伟岸、谈吐斯文。孙权很喜欢他,向手下咨询:“张温能与当今哪位贤人相比?”大司农刘基见风使舵:“张温与全琮不相上下!”全琮也算江东一代名臣,很得孙权的青睐,刘基这话有拍马屁之嫌。老臣顾雍却表示很不屑:“刘公是不知道张温的为人哪,当今天下无人能与之相比!”这话听着不错,其实暗含深意,“无人能比”?将孙权置于何处?顾雍实际上是在提醒孙权:张温不可大用。孙权对顾雍的意见一向很重视,见到张温本人后,喜欢是喜欢,却只封了个议郎的小官,后来该封张温为选曹尚书,好容易有机会提升,张温也不过得到了太子太傅这样的虚衔。

但是在张温三十二岁这年(公元224年),孙权打算恢复吴蜀邦交正常化,张温接受了这个职务,这一趟,为张温的职业生涯开辟了一条新路。

出使前,孙权拉着张温的手,执手相望泪眼:“我本不打算让先生远行,但又担心诸葛亮不能了解我的想法,所有你就只能辛苦奔波一趟了。”张温回答得谦逊而得体:“我在东吴不过是个无名下辈,没有参与过什么大事,按理不具备参与大国外交事务;但是诸葛亮这人一向精明,治理国家是一把好手,就是面对我这种菜鸟,也必然能够了解陛下的想法。”张温是真的谦虚吗?当然不,他在变着方的向老板交待自己的策略:搞外交就好比做买卖,如果双方都算得精,生意一定谈不成,只有一方退让一步,以协商的形式,才有成功的希望。张温的确没吹牛,以辅义中郎将身份出使的他,一到蜀国就凭借优雅的风度和丰富的学识征服了蜀地人物。诸葛亮甚至与其结为金兰之好(相关史实见《太平御览》卷407引《吴录》)。

需知,当时东吴尽管在军事上沉重打击了蜀国,自身的消耗其实也到了一个极限,再加上与魏国之间相互不信任的关系,实际上处于一种内忧外患的局面。因此孙权特别看重“孙刘联盟的2。0版”,张温未必能吃透孙权的想法,但是他依靠自身魅力先发制人赢得了蜀人好感,再谈什么也就容易了。张温圆满完成了使命,使自己成为江东的大众偶像。从这一点讲,张温甚至具备了向孙权叫板的资本。

不过在这个时候,张温不擅为人的书生意气显露了出来,一方面他时常当着孙权的面称颂“蜀汉的天是晴朗的天,蜀汉的人民好喜欢。”这种事情,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会明白:怎么可能当着老板的面把竞争对手捧上天?典型的“吃里扒外”。另一方面,张温出了名,胸脯拔得老高,日常行事极为高调。

孙权能识人、会用人不假,但他首先是老板,任何事情都必须为“权威”服务。

于是借着“暨艳事件”,孙权找出了张温的岔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