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到动态的全方位的契合、交流。竹的外形,竹的神韵,无一不与林黛玉的性格交融、叠印。真可谓“竿竿翠竹映潇湘”,竹成了林黛玉绝妙的象征。翠竹“竿竿青欲滴”,修长,仿若林黛玉纤巧婀娜的身段和弱柳扶风的步态,竹不与群芳为伍,永远清秀质朴,与林黛玉不事浓妆艳抹及清高孤傲的性格相契合;竹秋斗风霜,冬傲冰雪的不屈风貌,与黛玉的叛逆性格相契合。 “斑竹一枝千滴泪”,竹又映衬着“潇湘妃子”对爱情的执着与以泪洗面的悲剧命运
作者便着意描写了潇湘馆的“一带粉垣,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在写到宝玉与黛玉商量搬进大观园中谁住哪一处好时,黛玉笑道:“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我爱那几竿竹子,映着一道曲栏,比别处幽静。”作者通过黛玉之口,说出她是爱竹的。第三十七回写到探春给林黛玉取雅号时说道:“当日娥皇女英洒泪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她住的是潇湘馆,她又爱哭,将来她想姐夫,
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她做‘潇湘妃子’就完了。”大家听说,都拍手叫妙。林黛玉低了头,也不言语。既然没有表示反对,说明此雅号正中黛玉下怀。林黛玉凭借她诗人的气质和敏感,自觉与竹的精神气质相通。这种相通,契合是动态的,全方位的,与林黛玉的性格发展遥相对应。当宝黛共读《西厢记》,心扉被张君瑞与崔莺莺的爱情冲击,心中充满甜蜜和喜悦。这时,潇湘馆千百竿翠竹也是“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方伯谟《斑竹》诗中有“凤尾森森半已舒”之句,以“凤尾森森”喻竹林像凤尾一样修美茂盛。龙吟,常用来形容萧笛之类管乐器的声音,这里以“龙吟细细”喻风吹竹林发出的动听的声响。凤尾一样美丽的外形,森林般浓郁的翠色,配上龙吟般悦耳的乐声,从外形、色彩、声音三方面展示了竹的最美的形象。竹声细细地吟咏,象征着林黛玉心泉在欢歌。而当宝玉大承笞挞,黛玉为之痛彻肺腑,又不敢与众人一起去看宝玉,只好“独立在花荫之下”,遥望怡红院。这时室外是“竹影参差,苔痕浓谈”, “竹影映入纱来,满室内阴阴翠润,几簟生凉”。这“参差”的竹影, “阴阴翠润”的竹影,令“几簟生凉”的竹影,就像笼罩在黛玉心中的重重阴影,透出一股沁人心肺的悲凉。
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问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人,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耐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林黛玉:唐多令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毯。飘泊
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
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题帕眼空蓄泪泪空垂 暗洒闲抛更向谁 尺幅鲛绡劳惠赠为君那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薛宝钗别号“蘅芜君”,蘅芜苑是她的住所。
“蘅芜”,香草名,典出于晋代王嘉的《拾遗记》卷五:“(汉武)帝息于延凉室,卧梦李夫人授帝蘅芜之香。帝惊起而香气犹著衣枕,历月不歇。”
又《红楼梦》的主要线索是“木石前盟”与“金玉姻缘”的爱情纠葛。黛玉的前身是西方灵河岸边的一棵“绛珠仙草”,而宝钗则是凡间大观园中的一棵“蘅芜香草”。
“蘅芜苑”是由宝钗居住蘅芜苑而得名的.宝玉最初为蘅芜苑题的匾额是“茹芷清芬”,同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