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忆昔作少年,结交赵与燕。
☆.☆.☆.☆.☆.
站在河堤上,举目可见不远处的一座村落,这个村子就是寨后。
这里的寨,并非山寨的寨。
在黄河流域,特别中下游平原上,极少有山,但是寨子很多,不过都是土寨。每个自然村落为了防御黄河水患,都自发的在村子周围深挖土来堆起高高的寨墙。
下了河堤没有多远,就是一处高高的土岗,这就是寨墙,也叫淹岗。淹岗意思大致是水患顶多淹到这个岗子为止,或者淹不过这道岗。
淹岗之外就是为了堆积淹岗被而挖走黄土的海子。淹岗跟海子的情形有点像后来的古城墙与护城河。
在寨外有黄河冲击形成的黄土平原,可以供他们耕种,但是三年两头被水淹没,无法让他们安居乐业。幸好附近有山有水,山上有果实有野兽,水下有大鱼有虾贝。所以这个寨里不但有农民,也有猎人和渔夫。
这个寨子并不像周边的赵寨、李村、邹庄、黄集,孙营等寨子一样,那些寨子都是姓氏在前寨字在后,而寨后是寨字在前,姓氏在后。
这个寨子之所以叫“寨后”,并非后氏人聚集之地,只不过是因为土豹子住在这里。因为所有的人都管土豹子叫后土,所以才管小生叫后生。
所谓“后生”,其意有二:第一是“先生为兄后生为弟”的弟;其二是年轻的或者晚辈的男子。不过这里的后生却是另外两个意思:第一个是后氏晚生;第二个就是这个青年姓后名生。
其实小生不算是姓后。确切的说,上古时期还没有严肃的姓的概念,大家都叫他后生是因为他父亲土豹子是个“后”。
某人做了某个官职,尔后他的后代便以这个官职为姓。比如司马、司空、司寇、司徒等。后土和后生就似这种情况,不过不是有意识的,而是历史逐渐的演变。
上古时候是职称在前名在后,,比如帝喾和巫颂,帝和巫是官职,喾和颂是名。到封建社会逐渐才逐渐演变成了姓在前官职在后,一直沿用到现在。比如我们称呼赵大人不可能叫他大人赵,称呼赵经理或者赵先生,不可能叫他经理赵或者先生赵。
那个时候的最高统治者和管理者,被尊称为“后”。“后”这个个官职,相当于现在的CEO。后的妻子称作“后缗”或者也在名的前面冠以“后”。
据研究:“后”上古汉语拟音“goo”,与藏语“hgo”同源,直到汉代,当时的汉语记载羌人首领叫“豪”,亦与“hgo”同源。
这个字在甲骨文中写作“毓”;还有人说,现在的“后”字的写法是西元2000年前夏启的史官把“司”字反写新造出来的字,而并非“後”的简写版。
据《竹书纪年》记载,夏朝360年江山,所有君主称呼前冠以“后”字,比如“后启”、“后相”、“后羿”、“后少康”、“后芬”、“后荒”、“后世”、“后皋”、“后发”、“后桀”。
在《商颂·玄鸟》中的“商之先后,受命不殆。”意思是说:“商朝的先帝,接受天命无灾无病。”
商朝最后两个帝王才称呼“帝乙”、“帝辛”(就是商纣),但是,这两个名字前面的“帝”是谥号,“后”或者“王”死了以后才用“帝”这个称呼。
周朝从武王以后开始称“王”,到周朝灭亡,秦朝建立,开始使用“帝”这个称呼。“三皇五帝”的说法到汉朝末年才开始出现,所以那个时候就开始使用“帝”这个称呼,比如:“帝颛顼”、“帝喾(帝俊)”、“帝尧”等。
而“后“这一最早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尊称便逐渐鲜为人知。为了阅读方便,可能在本书里有时也会使用封建时期的“帝”这一个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呼来代替“后”这一最早的最高管理者称呼。
在这个故事中除了“后土”和“后羿”,还要出现很多的后,有天上的,有人间世的,有地下的。鉴于目前很多人误以为,上古和古代的最高统治者,都是使用“帝”这个称呼,为了避免这些晕历史的人在阅读中产生疑惑,特在此简单介绍下这一背景资料。
☆.☆.☆.☆.☆.
此外,后与郈还是一个姓氏。
寨后里,土豹子的族人也不过十之二三,尚有许多杂余姓氏和一些无名无姓之人。其中就包括嫦氏,姮娥就是嫦氏外孙女。
这个手持黄金杖的土豹子是是寨后主事,土豹子身边的小生是他收养的一个弃儿,小生的伙伴小强以及小生爱慕的姮娥都是有母无父的孤儿。
上古时期医疗卫生,以及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造成孤儿过多,成了当时一种不正常又正常的现象。小伙子强和小妮儿姮娥等众多有母无父这一特殊现象,足见当时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过渡阶段。
小伙子强沉稳老练,智勇双全,为人厚道,是十里八乡顶顶有名的一个新晋杰出青年,也是土豹子钦点的下一代“后。”
☆.☆.☆.☆.☆.
小强和小生带着黑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