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宗这回脸可丢大了,不但输了武艺,连同最喜欢的兵器也输给人家。读零零小说将霸王宝刀交给穆飒英,戴宗臊眉耷眼的离开了穆家庄。
直到坐船渡过浔阳江,踏上进入江州城的路途,戴宗的郁闷之情才被即将与家人团聚的欢喜之心所取代。
踏进通往自家的巷子,戴宗感到了一丝改变。原本泥泞的窄巷,已经铺上了一层平整的青石板。自家门前,变化更大,虽然整体结构没有改变,原来的普通门户却被新建的带有角门的大门楼所取代。门楣上还嵌着一块新漆的木板,上写‘戴府’两个大字。
门楼的这种形制,无论占地还是用料都不少,要花费一些银两,只有官宦之家或者有一定身份地位的富家大户才舍得建筑。
看着自家的变化,戴宗笑着摇了摇头,两个多月过去,估计家里已通过江州府衙的往来公文知道自己改了身份谋了前程。看来这也是全家人多年的梦想,否则不会这么快的做出如此改变。
戴宗推开虚掩的角门,转过照壁站在天井,又是笑着摇了摇头,还是底蕴不够,学了外表学不了骨子,真正的大户人家都有门丁看门,自家门户变了,却依然还是延续原来的习惯,任人随意出入。
由于老爹和两个哥哥做了多年的役吏,出门办差是家常便饭,家人对亲人外出远行早已习惯。所以戴宗归家本身没有引起多大波动。但全家人却对戴宗在京师如何得到朝廷认可、获得九品巡检职事兴趣浓浓,非要问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事戴宗哪能讲的清楚,就是讲得清楚也不能讲。要是把自己泡了皇上小三才得了前程的的事情说出,非得把全家人吓傻了不可。
戴宗和家人团聚一天,第二天到通判衙门将原来的差事交卸,自然有免不了一番恭维热闹。处理完通判衙门的事情,戴宗马不停蹄的拜谒与自己巡检职司有关的衙门上官,这一通忙活,就是两三天过去。
处理完这些事情,戴宗才到德化县衙正式拜谒自己的顶头上司德化县令潘伯龙潘大老爷。潘伯龙是同进士出身,在德化县任职已经两年多。因为州县同治,在上司的眼皮子底下做官,未有过多劣迹,还算比较清廉。
由于大宋朝实行军政分离,虽然戴宗这个巡检是德化县衙的署官,县令却没权利直接调动他手下的兵丁,所以县令潘伯龙对戴宗非常客气。
县令潘伯龙对照吏部赍发的行文,勘验了戴宗随身携带的文帖,简单说说公事,派给戴宗一个司吏文书协助他去巡检营与原任巡检做好交卸,这场官样文章就算做完。
虽已拜谒了县令大人,戴宗却没急于到巡检营办理交接手续,而是按着穆老太公的推荐,买了不菲的礼品去拜访一位曾经在巡检营职司的去职了的司户差拨。
按穆老太公的提点,巡检营虽然算是半个衙门,里边的道道却是不少,最关键的不在于有多少兵丁,而在于供养这些兵丁的兵饷来源。
巡检营兵饷的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部分是朝廷拨付的粮饷,一部分是赡军回易,还有一部分是杂收钱。
所谓的赡军回易就是隶属军队的产业收入,类似现在的三产。军队除了必要的营田以外,还开办很多产业,如酒坊、纸坊等各种作坊,多余的营盘也可充作民居赁给百姓居住。这些产业的收入,就叫回易,是一项正当合法的收入。
杂收钱,包括官引、罚没等各项收入。官引也叫路引,就是发放给行人商贾用以赶路过关的凭据。至于罚没就好理解了,就是向那些犯了小罪却不值得县衙立案处置的惩罚性收入。
这些收入不但是兵丁的饷银主要来源,也是巡检可支配的小金库。要想巡检做的轻松,首先要牢牢掌握住这些收入。而想要掌握住这些收入,只有依靠信得过的司户差拨来替自己掌管。
穆老太公推荐的这位司户差拨姓张,叫张树林,是穆老太公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老人家去职致仕以后,这位也随着去职不干。
有老上司的面子关照,再加上这些年坐吃山空,戴宗没费多大劲,就说动张树林重新出山,协助自己管理巡检营的户事。
身边有了内行人协助,戴宗不再拖延交接时间,会同县衙指派负责监督交接的一个司吏文书,带着张树林赶往德化县巡检营接手巡检职司。
按照定制,巡检虽然可以开衙建署,巡检营却不能设在城内,必须设在郊外地势险要之处,用以守卫城防,维护县域治安。
德化县的巡检营驻地设在江州城东北的金鸡岭。金鸡岭背靠江州城前临浔阳江,是扼守江州的要冲之地。
德化县原任巡检早已知道戴宗将要接替自己的职司,停止了所有的差事专门处理未尽事宜。所以,戴宗赶到的时候,巡检营中级以上的军官都等候在巡检的属衙姬公庵内。
德化县巡检营共有五房四厅,五房是司户房、抄事房、甲械房、典库房、营管房,四厅是点视厅、缉私厅、缉盗厅、舟楫厅。五房的头领叫差拨,四厅的头领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