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太困了,还有两更,第三更大家别先订阅啊,只能明天早上改了)
“愿闻其详”赵王似乎觉得自己太过迫切会显得很是失态,故作从容道。但眉宇之间的激动之情,是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住的。
“敢问王上,赵国为何失去邯郸?”苏代却开始吊胃口。
赵王眉头顿时就拧了起来,似乎没想到丢失邯郸和收复邯郸之间有何关联,更主要的是,苏代提到了赵王的痛处。
“韩国国力太强,又有秦国为援,赵国不能敌也!”赵王找出了一个靠谱的理由。自己总不能将原因归咎于自己畏惧伤亡、识人不明吧?!赵王暗暗想道。
苏代竟然点了点头,附议道:“王上所言甚是!赵国之败,非败在士卒不肯为王上效死,非败在官员临阵而逃,非败在王上用人不明,而在于一个国力。赵国若有韩国一半的国力,以王上的英明,凭借地利、人和,足以让韩国无功而返!”
赵王差点泪流满面,知己啊知己啊!自己并不是不如韩王,而在于初掌大权,就被狡猾的韩王打了一个措手不及!韩国根本不顾忌伤亡,用巨大的实力碾压了赵国,自己若是不同意,韩国固然元气大伤,但赵国也将不复存在!自己割让邯郸是以退为进,保存实力,麻痹韩国。这么浅显的道理,朝堂之上居然还有人不不懂,叫嚣着赵国应该更加强硬。
“先生所言甚是中肯!既然方才先生说可助寡人收复邯郸,不知如何一个收复?”赵王还是没忘记苏代的许诺,再次问道。
苏代意味深长地笑道:“邯郸如何失去的,自然如何夺回来!既然韩国以堂堂国力逼王上献出邯郸,那赵国也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逼韩国献出邯郸,还给王上!”
赵王顿时瞠目结舌,苏代说的确实没有错。韩国用实力碾压赵国,迫使赵国献出邯郸。只要赵国国力足够强大,也可以如此行事,迫使韩国交还邯郸!但问题是,韩国拥有两百万户百姓,赵国拥有二十万户百姓,这个巨大的数量差距,何时才能弥补上?!赵王甚至怀疑,自己有生之年。能不能再踏足邯郸城!
苏代似乎明白赵王脸上的复杂神色,解释道:“王上!赵国举国之兵不过二十万,韩国举国之兵近两百万,论及人口、兵力,赵国远不如韩国矣!但臣听闻,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想要折断一根筷子甚是容易,想要折断一捆筷子却非人力可为。天下又不非只剩下赵国一国,尚有秦、燕、齐、楚四国。如果王上可以以这四国为外援,韩国虽强,又有何惧?!”
赵王默然不语。明白了苏代的意思,既然赵国不是韩国的对手,那赵国就要多找几个盟友,一个盟友不够就找两个盟友,两个不够就三个,三个不够就四个,直到可以战胜韩国为止!
不过,即使清楚了这一点,赵王还是思考良久方才开口说道:“寡人何尝不愿与诸国合纵。但奈何寡人的赵国与秦国、燕国前不久还有战事,有所龃龉。齐国、楚国又远在千里之外。联系实在不易。君不密丧其国,臣不密失其身。先生肯定明白寡人的苦衷吧?”
苏代却是不以为然的笑着摆摆手,宽慰道:“韩国已经占据天下三分之二的百姓和土地,于秦、燕、赵、齐、楚五国,可谓唇亡齿寒。韩国每消灭一个国家实力就壮大一分,剩余的国家就少一份助力。这个道理,王上知道,秦、燕、齐、楚四国亦是知晓。韩王此次称帝,就是在试探诸国。可惜,诸国不愿冒险与韩国为难,只剩下楚国一国谴责韩国,却独木难支,让韩王携九鼎而帝天下。经此一事,今后天下诸侯再与韩国交往,士气上就矮了一截。此为未战先败。”
赵王不敢接话,自己当初也不愿意韩王称帝,但更加不愿意主动跳出来,找韩国的麻烦,让韩国惦记。赵王承认韩天子地位的时间比齐王还要早,这就是其中的惊人事实。
“如王上所言,秦国、燕国虽然对赵国有不轨之念,于韩军兵临邯郸时落井下石,出兵攻打赵国。但在臣看来,两国必然以为韩国出兵不过二十万,以为凭借赵国的国力足可与韩国斗一个两败俱伤。但韩国实际上动用三十多万大军,王上又体恤百姓,主动与韩国议和,让韩国占得一个大便宜,想必此时燕王、秦王必然后悔不已。王上只要肯派一说客游说秦国、燕国,两国必然大喜,与赵国重修旧好。王上坐拥二十多万精锐,想必也不愿意龟缩在代郡、雁门、云中吧?!”
赵王点了点头,还是有些担心地说道:“先生所言甚是!只是,如果此时合纵抗韩,谁又可为纵约长呢?以寡人来看,韩国必然率先攻打纵约长,燕、齐两国又太弱。”
苏代一下子就听出来赵王的担心。燕国、齐国元气大伤,只有十多万士卒。如果让燕王、齐王来充当纵约长,那无疑会让赵王落了面子。何况,当韩国兴师动众攻打燕国、齐国的时候,身为盟友,赵国还需要派兵去救。站在赵国的角度上讲,自然希望纵约长既有威望又有实力,当然,更重要的是不要选自己!
“诸王之中,以楚王最是年长。且韩国灭绝周祀,抢夺九鼎继而称帝的时候,唯有楚国反对。天下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