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女生小说>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十章 一个小兵的战争(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章 一个小兵的战争(1)(1 / 3)

进入十二月,北方已是下了第三场雪。大如鹅毛的雪花将大地装扮成雪白的世界。老人言,瑞雪兆丰年!不少人喜上眉梢,盘算着明年的收成应该不错,可以有些余粮给自己的孩儿、婆娘扯几匹布,置办几件衣裳!因为严寒,鸟兽近乎绝迹。这苍茫的原野间,似乎只有村落里燃起的袅袅炊烟,才能证明着大地上还有人类活动的踪迹。

年年难过年年过,日日难熬日日熬。对身在燕国平舒的赵虎一家来说,今年的冬天格外难熬,原因在于赵虎的父亲病了。放在现代,疟疾这种病算不了什么,但在这个年代,医师们拿这种病还真没有太好的办法。家里面少了一个壮劳力不说,还需要分出一个人来照料。年方十六的赵虎过早地接过了家庭的重担,体验了持家的辛酸。

摆在赵虎面前的最大问题是赚钱,赚越多越好的钱。只要有了钱,就可以请到更好的医师为自己的父亲治病,父亲痊愈了,这道坎也就过去了。但这个世道,让一个十六岁的半大伙子怎么赚钱?赵虎想过许多办法,去给人打零工,在城门口给人跑腿带路,趁着天晴进山砍柴甚至冒险打猎,但忙活了一个月,所赚取的钱不过是堪堪维持父亲平日所需的药费。家里可以变卖的东西都已经变卖了,可以典当的东西都典当了,但父亲的病离痊愈,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这段路,足以决定父亲的生死,足以决定这个家庭的兴衰。

一个算不上机会的机会来了。十二月,燕王征兵的消息到达了平舒城。这个燕长城最东端的小邑。平舒人的性格如同城池的名字,性平和宽舒。小城虽然少了些喧嚣,却也多了几分人情味。征兵消息的传播无疑是飞快的,在这个没有一丝娱乐活动的寒冷冬天,燕王的旨意沦为街头巷尾最大的谈资。总算是调动了平舒人的情绪。没过半天,几乎每个平舒城的百姓知道了燕王下令平舒城贡献五百精兵,赵虎也不例外。

这个时代,百姓应招入伍纯属“义务劳动”,不仅没有薪资拿,相反还有掉脑袋的风险。也许是担心三军不够卖命。各国陆陆续续颁布了不少奖赏制度,以鼓励士卒们奋勇杀敌。能让财迷小气的权贵们拿出财帛来鼓舞士气的事情,其中的危险性不言而喻。

自古有钱能使鬼推磨,当今乱世虽然连年征伐,但只要不是灭国之祸。少有一个国家会举全国之兵。这也意味着,虽然每年各国都有旨意下发征召士卒,但总有一些人可以在家从事农桑。参军的危险摆在那里,不幸被抽为入伍服役的人,但凡家境稍微殷实,自然可以拿出一笔钱财来找人替自己入伍。反正郡县的长官关心的是人数,至于本该是张三服役的变成了李四服役,则完全不在郡县长官的考虑之中。

赵虎的父亲去年刚刚服了役。今年的旨意又不过是抽调五百青壮,远不及平舒城全部青壮的四分之一,自然不在今年服役的行列之中。按照乡里。五百个名额很快分派完了。那些被抽中服役的,自然是叫苦不堪,但也无法。要怪只能怪自己的运气不好,上一批服役的人只是戍守了边疆三个月,而自己这一批却要真刀实枪地奔赴战场。

上战场的消息绝不是空穴来风。平舒的县尉是本地人,自然有着本地人护短的传统。偷偷放出风声说这批戍卒要登上战场可谓一个不小的人情。毕竟,上战场的伤亡率太高了。那些没有后的还能趁着出征前找个婆娘撒个种,有后的则可以交代些后事。这也是平舒的传统。或者说整个燕国的传统。

替人服役的价格被迅速炒作了起来,不少靠此为生的闲汉(并不是宋代那种经济发达时期纯粹以帮闲为主的人,在战国时期,不可能有这类人的存在。本书中指的是冬季闲暇之人)有了施展的余地。一个人一百五十个刀币,概不讲价!这个价格已经近乎一个五口之家辛苦一年的纯利润,还是风调雨顺的时候。不少原本想找人代自己服役的人权衡了下,放弃了这个念头。但更多的人纷纷拿出家中的积蓄,换来此次的平安。

人就是有从众效应,大家都在权衡利弊的时候,只要有一个人肯掏钱来买平安,所有的人都会出来买。一百五十个刀币看似多,但和自己的小命比起来,又不值一提。不过是辛苦一年罢了,这个钱值得花。许多人可是记得,平舒城有几次也是接到了征召青壮上战场的旨意,可那几次,最多活着回来的也不过是五分之三,能够完完整整回来的,更是不到一半。谁又能保证,自己的运气那么好,会是那幸运的一半人呢!

似乎意识到买官们的“慷慨”,卖客将自己替人服役的价格抬的越来越高,渐渐超过了两百个刀币。但人群的购买“热情”已经完全调动了起来,近乎抢人般地自己哄抬着价格。所有人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早不下手就被别人抢走了。一桩桩各取所需的交易顺利达成。留下的人越来越少。

闲汉毕竟是少数,敢于替人“活命”的闲汉要么命硬,要么武艺高强。很快,这些人都有了买家。双方各自谈拢好了价格,一拍两散。赵虎饶有兴趣地看着闲汉们气定神闲地在一刻钟之内,就赚到了自己生平从未见过的那么多的钱,心里面暗暗流了口水。如果有这么多的钱,自己的父亲的病怕是可以好了吧!犹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