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城的半路南宁下起了年末的最后一场雪,马车走的小心翼翼,本来三天的路程硬是走了十天。
长乐趴在上官敏玉腿上,撩起窗帘看外面的风景。
上官敏玉抬手附在她的眼上,感受到她长长的睫毛扫过掌心,叹息一声:“长时间盯着外面看会得雪盲症。”
长乐就着这个姿势把头靠在上官敏玉掌心,这指尖的温润,让人忍不住沉沦。
到了帝都便是新年,然则,羽王刚逝,自是不能大肆庆祝。
可怜的王子殿下回到宫内连休息都来不及,就被王后召到了承欢殿,年关将至,必须解决留下来的先王嫔妃问题。
小长乐抓耳挠腮从无忧殿走到落神殿,从朱雀殿走到养马棚,如此倒是和马厩里的那匹雪白的小马驹培养出了感情,天天迈着小腿儿牵着麻绳遛马,却也让她终于想出了办法,效仿中国的古代,都送到尼姑庵啊。
好吧,虽然这里没有尼姑和尚,但都遵循“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她可以自己建啊。
想到就做,小长乐把小手那么一伸,在昊都外的小山坡上那么一圈,就建立起了历史上的第一座寺庙——般若庵。
更是一本薄薄的《心经》,奠定了佛教的创始,也为女帝独孤在世人心中留下了博学多才的伟大形象。
此刻的小长乐不会想到那么多,正趴在桌子上捏着毛笔,一笔一划的写着鬼画符似得《心经》,还不得不在心底悄悄的感叹一番自己的博学多才,美滋滋的想着,多亏自己有段时间在大学选修了佛学,就凭借小爷这过目不忘的本事,什么能难得倒自己。
一旁倚在榻上看书的上官敏玉抬头看了看终于不再整日牵着马在宫内闲逛的小王子,无奈的笑了笑,低下头继续看书。
他从梵梦回来就感了风寒,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但那小王子却从王后上官青青那里听说了自己自幼身重奇毒,受不得冷热,其实,在师傅的调理下,自己的内力也渐渐深厚,那毒已经很少发作了。但那小孩子愣是紧张兮兮的把自己按到了床上,整日不准自己出屋,前几日还找了宫人在偏院挖了叫做“地窖”的东西,搬了许多冰块放进去。
他摇着头告诉她别白费力气了,那冰块等到夏天就化了。
“才不会!”小孩子昂着下巴腆着脸,几乎把眼睛顶到天上去。
他正想的出神,便听那小孩子欢快的叫到:“姐姐姐姐,看我写的如何?”
小长乐跑到床前,把手中的《心经》举过头顶,一张稚嫩的小脸上沾上了几滴墨汁,却是掩饰不住的得意洋洋。
上官敏玉接过书,看着那狗爬般的字体,额头一阵跳动,王子殿下,等你诏封以后就得自己批改奏章了,你确定用这种字体?抬头扫了一眼还在等着表扬的小孩,悄无声息的调整了下自己的表情:“你先去把脸洗了。”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上官敏玉不得不承认,这个孩子总是给他带来新的惊艳,在那个小脑袋里,好似有装不完的才学。
他起身,坐在书桌前,提笔,把这本书又重抄了一遍。
过年不过是简单的一场王宫小聚,刚过完年,王后上官青青便选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打发王子殿下北上册封,王子年幼,自是要有上官敏玉陪同,同行的还有许宴染的父亲韩墨大人和习彦卿的父亲御城将军以及50个侍卫,这本来还有春贡的200旦粮食,500匹布匹,300匹马。但小王子一看到往马车上装的粮食,便不肯干了,死活拉着负责装粮食的御城将军又把粮食卸了下来,换成了她新出版的书籍《太白诗集》《辛弃疾词集》《杜甫诗集》等。
上官青青带着上官敏玉来阻止她的时候,却见小王子翻着白眼道:“我并非不想进贡,只是想把贡品全都换成银子,母后可知,这粮食是救命的东西,在天灾人祸之时,便是千金也买不到,不到万不已的,不能动。”
小王子说的头头是道,上官敏玉不得不对这个小孩子刮目相看。却是上官青青低头沉思:“你的方法并非不可,按照市价也不过是一万两白银,南宁地虽小,变买些宫内的东西,这银子却还是拿得出的,只是以后的日子却要吃紧了。”
小长乐咧着嘴看向上官敏玉:她的南宁,就这么穷?她明明记得上官敏玉出手一张银票就是100两的。
上官敏玉抬头望天,他能说那都是他师娘四处搜刮的银子吗?和师傅走时留给了他一部分。
小长乐上前抱住上官敏玉的大腿:“姐姐,我们南宁真穷!”
上官敏玉温和的摸了摸她的脑袋,给她顺毛:“南宁不过三百顷封地,能拿出万两,算起来,在小国中也算是富有的了。”
“唉——”小长乐忧桑的叹了口气,她以后不仅要致力于发展南宁的文化事业了,还要发展经济事业啊,当然,一切的根基农业绝对不可少。
万两白银,自然不可能让王后变卖宫内的东西,上官敏玉不得不拿出师母留给自己的老婆本,五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