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政府的小算盘打的很响,只要自己的陆军击败了这些登陆的中华军,他们就有了谈判的资本,就可以让中华帝国屈服,至少不会追究己方开战的责任,如果能够再抓一些俘虏,他们就有翻身的可能了。
为了达到平等谈判的目的,倭国军方派出了优于中华军数倍的兵力,希望可以借着人数优势战胜对方的装备优势,这也是现在正打得如火如荼的西大陆战场上所惯用的做法,依靠人数优势取得火力优势。
倭国高层想的太简单了,以方啸宇的智慧又如何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实力强大的中华军很快就会让这些没什么见识的倭军知道,战争还有另外一种模式。
经过几年的准备,中华帝国的各级军队都已经完成了换装。近卫军和国防军都换装了新的03式枪族,所有部队也都配备了卡车等运输工具。
而近卫军更是改编成了装甲军,每个近卫军都有三个装甲师,每个师拥有三个装甲团和一个机械化步兵团,一个炮兵团,这样一来每个师就拥有战车三百三十辆,卡车一百五十辆,各型火炮一百多门,此外侦查部队还有一些吉普车和摩托车。
而中华帝国装备的战车也不再是实验性的风狼战车,而是最新型的灰熊1型中型战车,这种二十二吨重的战车拥有七十毫米厚前装甲,和二百六十马力的汽油发动机,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四十公里,采用扭力轴悬挂系统,拥有乘员五人,配备五十毫米四十倍径火炮一门,七毫米机枪两挺,一次加油后可以行使一百五十五公里。
北方军群司令孙仲连依靠陆奥港的充足补给,采取了平行推进的战术,北方军群依托战车为先导,步兵跟随的战术,一点一点的挤压倭军的防守空间。中华军两个精锐军兵分两路,两个锐利的进攻箭头直指青森与弘前两市。
在登陆作战中,虾夷军担任的是佯攻任务,但由于他们的军事素质太差,许多时候不懂得保护自己,指挥员的能力也很有限,佯攻差一点变成了强攻。佯攻搞得真实一些是好,由于他们的攻击力度够大,让倭军更快的抽调了兵力,但造成的问题是虾夷军伤亡也不小。
仅仅几天时间,虾夷军就伤亡了上万,好在中华帝国的野战医院就设立在虾夷岛上,有他们对虾夷伤兵就近进行抢救,这才让死亡人数没有超过一千人。
虾夷人毕竟是中华帝国的新盟友,结盟时间不长,人心未附。如果让他们伤亡过大,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现在北方军群还要靠着人家的地盘进行补给,孙仲连自然不能不照顾一些,如果死伤太多了,他的面子上也不好看。
为了降低虾夷军的伤亡,孙仲连这次只让他们作后面打扫战场的工作,前面开路的全都换上了中华帝国的精锐部队。
青森县驻守了倭军第二十八师团、第三十五师团、第一百零三和一百零五预备师团,总人数八万多人,面对着近卫军第三军的五万兵力,倭军并没有多大优势,这也是因为南面更靠近倭国的经济中心,大量兵力被抽调到那里的缘故。
“炮兵覆盖射击。”随着指挥官的一声令下,密集的炮火覆盖了青森县的全城,这里是倭国,就算全都打烂了孙仲连也不心疼,因此他给部队下达的任务就是全力攻击,不用吝惜弹药不用留手,只要尽量避免己方伤亡就可以了,对于是否打烂城市,这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有了这样的指示,炮兵指挥官自然是发动了全面炮击,各种口径的火炮悉数登场,密集的炮火丝毫没有选择性的覆盖全城,将守在城中想要巷战的倭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倭军指挥官本来认为中华帝国的军队为了搜刮城市补贴战争损耗,会尽量保存城市的完整,只要将军队分散在城里就能抵消对方的炮火优势,没想到对方毫不顾惜城市,直接炮火覆盖。
密集的炮火轰击了整整一个小时,打出去的炮弹足有十多万发,炸得青森县城内废墟处处,一片狼藉。在冒着青烟的废墟上,端着半自动步枪的第三军士兵小心翼翼的冲了上去。
‘呯’的一声枪响,第三军的先头部队刚刚进入城市的外环路,一些埋伏起来的倭兵就迫不及待的开枪了。“卧倒。”已经是团长的王启光一挥手,后面的战士们纷纷卧倒,端起步枪寻找着目标。
由于近卫军军官都是轮换的,王启光这个当年在赤塔城外,伏击哥萨克远征军的连长,已经调任到第三军任团长了。这些年跟随部队东征西讨,随着手中的武器更新换代,王启光的战功也日渐积累,只是现在他已经从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变成了三十多岁的中年人。
王启光拿起望远镜,仔细观察着前面的情况,借着倭兵射击时枪口的火光他很快确定了目标。
“让战车打那座小楼。”王启光向前一指,对着身后的通讯员道。
通讯员立刻拿起步话机联系了起来,很快十几辆战车隆隆的开了上来。王启光率领的是装甲步兵团,他们的团战车数量并不多,但这种打巷战的活可不适合战车团来干。
‘轰轰’两声炮响,两枚战车炮的炮弹刹那间划过八百米的距离,顺着一个枪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