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要上班去了。
王群是个民办老师,一直在王冲小学执教,全村三十岁以下的人都是她的学生。所以,她只要一出门,总能遇到七八个人叫她王老师,她很习惯,也很享受。
教书并没有多少辛苦,学校是大队里办的,只有五个年级,六个老师,不过学生不多,只有一百人不到,分解到每个班只有二十人还不到。她一直只教一二年级,连作文都没有,所以和其他人相比,她总觉着自己的负担很轻。
她觉得负担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老教一二年级,自己不用书都可以的,语文就是什么“春天来了”,数学就是二十以内的加减法。这些她都太熟悉了,而且,也早已没有了什么新鲜感,可自己也不能做什么别的事情,好像只能教书,而且只能教一二年级。
她习惯了,她也有点麻木,她所有的工作实际上只有两个目标,一是每月发的那几十块钱,二是等待某一天天上掉个馅儿饼,让她转为公办老师。
到了办公室,她发现自己迟到了,校长看了他一下,没说什么。大家都知道她家的情况,也都三言两语地评论过小海的****,体谅她一个女人的不易。所以学校里除了工资之外,有时发个三块五块的,没有少过她一分钱。再说,迟到的不是她一个人,农忙时节,每天值班的那个老师早一点,有人看着学生就可以了,其他老师都要在家忙一会儿。不是农忙,大家也不是非常准时,大家会相互照应的。
不过,迟了自己的心情也不是很好,倒了一杯水之后,开始订正作业。老五家的孩子笨得像头牛,一篇课文背了一个礼拜都不行,现在在检查一下,果不其然,只能背出第一个自然段,那就不能怪我了。王群拿起了报纸夹,对这孩子脏兮兮的手连续打了二十板子,每一板子下去,那小孩就用手在裤缝上抹一下,好像能缓冲痛疼,不过,二十板子下去,手还是被打肿了。
王群也知道,打过了小孩他指定还是不会背,可不打不解气,不打也不成器,再说,这是自家老五的孩子,管教就应该严厉一点。
王群自己上学时,成绩也不好,从来就没夺过名次。小学是在城关小学上的,初中上的是二中,晃晃悠悠地上完了初中之后,高中没考上就回家了。再然后就响应国家号召,来到了王冲,成为一名光荣的知识青年。
知识青年不代表就是一肚子的知识,王群自己经常这样想。
不过,到了王冲,他们就都是有着大学问的人,他们说话时,农民都在边上好奇地听着,然后就夸他们说话好听,很有水平,都怎么知道那么多的知识,城里人命就是好!
大家也不希望李树和王群这些人做他们才做的苦力,可也没有什么别的去处。
而此时,王群似乎也已经适应了农村的生活,可以很流畅地插秧,挑担子也可以挑到五六十斤,而且肩膀上再也不需要加一块手绢,原先发红的地方开始有一层薄薄的老茧,这也是军功章,王群经常这样想。
忽然,有一天老村长对王群说:“村里下学期建个小学,你来当民办老师吧!”
王群吓了一跳,这怎么可以?自己的水平怎么可以当老师呢?老村长说,你读过书没有?你会写字吗?你会做算术吗?你都会,那不就行了吗,总不能让我们这些不识字的人去教娃娃,对吧!
王群居然被说得哑口无言,只能答应,实在不行就边教边学吧!还能有个工资,比作劳力赚的工分还多一些。
王群在一九七五年的夏季成了一名民办老师,任教学校王冲小学。
和她一道成为老师的还有李树和另外一个知青,他们三个成了同事,他们的同事还包括从公社小学里派来的一个校长,以及村里的另外两个高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的教中高年级,初中毕业的教低年级,王群从此固定在低年级里,直到现在。李树也是,不过李树后来走了。
走的人不止李树一个人,现在的学校只有包括她自己在内的三个人依然在坚守,其余的两个人就是就是当初的那两个高中生,其余的人换过几茬,只有这三个人曾是王冲小学的创建者,也是现在的坚守人。可他们从不觉得这是什么荣耀。李树和另外两个知青早已走了,王群没有进城,进不了城是王群留守的根本原因,虽然在后来偶尔有领导在宣传她们的事迹或说客套话时,总说她扎根乡村多少多少年,无怨无悔,甘于奉献,可她经常里心苦笑,你以为我真愿意啊?
不愿意也得愿意,而且有时也会产生一些莫名其妙的快乐。就在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中,她成为了一名中年妇女,成为了一名教龄二十多年的老教师。所以,有时候,她一边打学生一边还告诉学生,我当你爸爸的面都要揍你,因为,你爸爸也是我教出来的,孩子都很怕她,尤其是她情绪不好的时候,比如今天。
孩子的报复方式是背地里给她起外号,比如:母大虫、比如母夜叉,都是《水浒传》的普及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