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真相大白了,可是皇帝这不信忠臣,不仁不义的德性。却让老百姓们记在心里了,京城菜市口的血水还没干呢?
当初一日砍一个头,一直砍了好几个月,这都还没砍完呢?如今眼瞧着莫主帅沉冤得雪,皇帝怎么着也得把人放了吧!
可是万万没想到,大家伙只是在茶馆里议论此事,结果宫里的旨意就出来。
茶馆里不许议论边城之事,老百姓更不得提边城的战事,反贼莫离人人得而诛之。
这道旨意激怒了京城内的百姓,人家莫主帅打败了匈奴人,并不是什么反贼,可是皇家却偏偏容不下人家。看来菜市口的血不会干了,砍头的还得继续。
不过听闻这道旨意居然是太皇太后下的,皇上居然病倒了,这就更加让此事的准确信得到证实了。
老百姓们私底下就开始说,必定是皇上听到莫主帅打败了匈奴人,担心莫主帅打到皇城来,所以这才急的病倒了。
只是太皇太后下这样无聊的旨意,不觉得有些可笑吗?如今京城哪家不在聊这事,不让在茶馆聊也行,可是妓、院,在家里,一街道上,三五成群的,不管男女老少,谁不在聊这事儿。
再说了,这莫主帅打败匈奴,杀了匈奴王这不是好事吗?做为老百姓没晓的权利吗?还是皇室根本不希望莫主帅打败匈奴人呢?
这些疑问本来就让老百姓们议论纷纷的了,哪知突然之间全国各地的戏院,就开始演一初新戏了。
而看完这戏的人,没人不明白因由的。说白了就是皇帝小人之心,成天防着莫家人反,结果就因为他们那点子小心眼,逼得莫家人不得不反了。
如今莫家人打败了匈奴国,皇家更是害怕莫家功高盖主,反正已然抄了莫家,想再回头也无回头路可走了。倒不如一条路走到黑,直接灭了莫家。
也省得夜长梦多,与其一直防着莫家,倒不如直接灭了莫家。
这初戏文演的那个情真意切,把莫家人煎熬,困苦,无奈,挣扎,演的活灵活现。老百姓们看着都流泪,心里跟着莫家一起恨着皇室,恨着没天理没人性的皇室。
太皇太后坐在养心殿内批折子,侧室里趟着皇上,万公公也没想到皇上会病倒,而太皇太后直接把持了朝政。
如今宫里宫外都在议论莫家打败匈奴之事,万公公强列的感觉到,这件事盖不住的。
越盖反而越事得其反。可是太皇太后下的旨意,朝中那些老臣又一例支持,皇上也就没再做反对,任由太皇太后去折腾了。
可是结果果然不如意,不要说掩盖此事了,现在搞得全京城的老百姓,不管男女老少,全都在聊这件事。
而最气人的是,那些戏子,居然还把此事编成戏文,一初一初戏的演着,从当初先皇在,到莫离如何打入匈奴内部,如何冒险打败匈奴,全都演的活灵活现。
万公公自己出偷偷出宫听了几初,回来心里也是感慨万千。
做为一个寻常百姓,可不是觉得皇家太欺负人嘛?重点是,太皇太后没意识到这一点,还想继续打压下去,什么叫民意,这就叫民意。
得顺着老百姓来,你越是逆反,老百姓越想听,越想看。这老百姓自个的事情,皇家想管也管不着。明着不行,人家暗着来,城里不行到乡下去,乡下不行离开京城,也得瞧清楚到底是咋回事。
太皇太后严厉的处治了宫里的太监宫女,但凡传此事的奴才,要么打杀了,要么直接丢到冷宫里。
一时之间后宫的气氛也紧张极了,几乎没人私底下敢说一个字,一句话。
一座安静的小山村里,今日全村上下难得的热闹,简直像过年一样。皆因一件事情,
莫主帅打败了匈奴王,这件事对于老百姓来说值得高兴,可是对于这个村子来说,简直就是一件天大的喜事,这年也没这么让人高兴呀!
枝儿叶儿看着已经能有模有样打拳的两位小少爷,心里眼里,满满的激动。
终于等来了,世子爷怎么可能勾结匈奴人呢?如今莫家的清白终于得到认可了,相信不久世子爷也该来接两位小公子了。
小公子们每日认真习武,认真读书,就是为了早一日见到爹娘。孩子再懂事,再听话,心里也是念着爹娘的。
旁人待孩子再好,也及不上与爹娘在一起的那份安定。这个小村子里,住的全是莫家的旧部下,那些伤残的士兵们退下之后,一没亲人,二没谋生能力,三没土地,四没有收入。
当时莫家祖先就发现了这个大问题,于是在京城郊外最偏僻最贫穷的村子置办了许多土地。
而那些没有去处,没有生计的老兵们,就可以到这里住着,自己住些薄田,养些鸡鸭什么的。
一能有安生之地,二能互相有个照应。而这里本来只是一个小庄子,结果因为太多太多无处可去的士兵,于是这里慢慢就成了一个村子。
接着老的离开新的进来,大家都在这里住着生儿育女的,慢慢小村子就变成大村子。
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