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誉,看来两年没见,你对这方面还是比较关注的。当年你那篇比较中美模式的文章,我是比较赞同的,中美公共管理课程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应对公共事件中的态度好方式,进而对整体民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国家之所以现阶段会出现这种畸形的情况,跟我们传统教育在公共管理方面的缺失和漠视是离不开的。”
话音一顿,余投却又道:“不过有一点我不赞同,就是你提的建议,说必须从教育领域、校园为主逐渐着手,我认为必须带领学生在实践中大胆参与,这样会比较快速和见效。”
陈誉沉默了一会,道:“余老师,我认为,带领学生大胆参与实践的话,当然能够收获这种进步,但也有风险,学生在心智和社会经验方面不足,需要以合适的方式管理和引导,不然如果规模一大,就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在这方面,我们并不缺乏教训。”
余投应道:“你说的没错,年轻一点的时候我也是喜欢带学生一起去参加公共实践活动,甚至是直接参与公共事件,但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现在我虽然还是持这个观点,不过一般不打参与了,就算参与,也是自己一个人参加,反正一个老头子,问题不大。”
陈誉却道:“余老师,以您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就算是随便参与,也会带来不小的影响的。”
余投笑了笑,道:“陈誉,你多虑了。其实我现在参加的活动很少,就是最近有一个活动,是杨庆清邀请我参与的,——杨庆清,你了解吧?”
陈誉见他主动说到了主题,更打起精神,应道:“当然了解,原来是报纸主编,现在是独立撰稿人,喜欢参与一些公共活动。余老师,您怎么会参与呢?”
余投道:“原本我兴趣不大,不过他拿着你刚才说过的《改革中的公共对弈》那本书,提出里面有几处论证缺乏实际例子,这一次邀请我去参加一个江安事件的座谈会,现场肯定能够充实这方面的题材。我这才答应了。”
原来这样!陈誉不禁暗骂杨庆清的狡猾,竟然利用余投对学术的浓烈兴趣,找了个借口让他心动去参与那个所谓座谈会!
“余老师,我认为,您不适宜参加那个座谈会。”深呼吸了一口气,陈誉才缓慢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