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匪患已绝,清政权也是风雨飘摇,就鸣锣收兵,没有勇追穷寇,郭大将有幸躲过一劫。(拉牛牛最新章节首发)郭大将的士兵们都被烧死在岔峰顶上,有的受不了烟熏火燎,就跳崖而死,多年以后,郭大将的二儿子媳妇薛氏在上山玩时,就曾经在岔峰顶上一个据说是埋了被火烧死的土匪的大坑里挖出了好多的人骨头,薛氏连忙告罪,随后经常向自己的孙子辈儿们讲起这些事儿。她的孙子郭黎明小时候就是听说了奶奶的讲述,经常跑到岔峰顶上,希望可以找出自己老爷的活动痕迹,可是间隔时间太长了,山上英灵的骨头在就和青山化成一体了,没见着一块骨头,除了一棵开得血一般的映山红,只见到了后来山上建庙时挖出来的石龙、石狮等物,郭黎明也确信这里的确曾经建立过某个王朝,回家给奶奶说,奶奶薛氏笑着从屋里拿出来一张画着密密麻麻符号的东西,叫郭黎明看。郭黎明虽然有点文化,可还是看不懂,薛氏笑着说:“你老爷把这个东西宝贝似的叫我保存着,说啥往后天下大乱时候会用得着,这些年太平哩很,看来木用了,扔了吧,谁也看不懂!”
郭黎明笑道:“肯定不会大乱了,叫我保存着吧!”
薛氏眼看着满门的孙男嫡女上学就只有郭黎明行,或许以后郭黎明上学上成了,就能看懂了,真有用也说不定,就把那张天书给了郭黎明,郭黎明小心地把它收藏起来。后来在有一次口渴时,到岔峰的一个悬崖下的坡地里找萝卜解渴时,发现了一个又粗又长的头发辫子,看起来象是清朝男人的发辫,郭黎明把这事儿又说给了薛氏,薛氏笑着说:“你们总不信你老爷哩事儿,现在信了吧?”
郭家庄一些胆小的人在军队开始攻山时候,陆续带领家人逃到了外地,只剩下了几户没有办法、外逃不了的人家,大多只是些老弱病残,仍然住在郭家庄。郭家庄的剩余的人也因为郭大将当初的正确决策,没有和土匪郭大将发生过联系,清政府网开一面,只是找了几个人问问话,没有过多的株连,就撤了军。
没过多久,清朝灭亡,郭大将一班人的罪过自然免去,就带领着外逃时和李氏又生的两个儿子,一家人十二口人回到了郭家庄,郭大将认识到自己终究不会成为大将,名利心渐失,静静地在郭家庄生活了下来,郭大将这一枝也就成了郭家庄的主脉。
郭世收的爹是郭大将的第二个儿子,名叫郭超运,十八岁那年就和邻村大户人家十五岁的薛家小姐结了婚,郭超运的大哥和四弟没有娶来媳妇,其他的娶的娶,嫁的嫁,郭家的人丁继续很兴旺。郭世收是郭郭超运第一个儿子,在文化大革命正在兴头上闹的时候,和住在公社附近田青云结了婚。田家虽说是住在小城里,但当时家里比较困难,作为一家老大的田青云义无反顾地跑到乡下干娘家春天养蚕,夏秋冬缫丝,维持田家家用。田青云的干娘家恰好离郭家庄没几步,再说郭世收上学上到了六年级,用老话说就是高小毕业,在当时也算是文化人,长得遗传了爷爷的优点,人高马大,很耐看。他们俩见过面,彼此也都有意,经媒人从中间一撮合,就成了。
说起郭家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可以用大起大落来概括。先是有人说郭家的祖上是土匪出身,郭家的儿孙们长得也象是土匪,有反攻倒算的可能,于是大批大斗郭家,尤其是郭大将这一枝,造反的小将们狠狠地批,狠狠地斗,准备把郭家的土匪基因楸出来扔了。后来,还是从郭家庄迁到公社住的一户郭姓人家,毕竟是在公社旁边住着的,见识超过了在深山里居住的郭世收们,说郭家不是土匪,而是被逼上梁山的农民起义军,并且列举了一系列的理由,一举推翻了郭家是土匪的谬论,郭家成了义军后代。
郭世收二伯家的三哥郭世强在文化大革命中,着实跟着义军后代这个名头很是风光了一阵,郭世强当上了大队支书,据说相当于过去的地保,郭家的人们觉得文化大革命如果继续下去的话,郭世强就一定会有一番作为的,因为郭世强跟着当时的造反派头头叫做张金印的,全公社到处跑着跟天斗、跟地斗、跟人斗,打过公社书记耳光,揪过地委书记领子,后来工作成绩突出,就调到了革委会工作,吃起了公粮,成为张金印最得力的助手。眼看张金印就要把公社书记斗翻了,张金印差一步就是公社书记,自己可能就是副书记。可是天不如人意,文化大革命没能继续下去,1976年嘎然而止。张金印心眼儿活,立即转变了态度,缴械投降,组织上本着从宽的原则,没有深究。郭世强却不识时务,继续做着副书记的千秋大梦,坚持自己的“造反派”立场,被开除了公职,仍旧滚回家打坷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