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和年间,政通人和,一派盛世。这不令狐跑业务有些年头了,虽家住农村,可三天两头城里来,城里去的,钞票就像流水一样哗哗地往他家里流,怪招人羡慕的。他是我们乡里有名的业务经理,人称令经理。
这令经理的“公司”说它大,它能装下乡里的所有企业。说它小,它就是一个皮包。凡是乡里的企业,他都挂个业务经理的头衔,皮包里名片掖了一大把,只要是外边有业务,不管三七二十一,他统统揽下,然后分门别类,对号入座。
乡里许多企业的客户,大都是他帮着揽来的。他每次回到乡里,老板们都把他奉为座上宾,都感到把他请到为荣。其实这可不是吹出来的,人家这可是实打实的干出来的,是他的业绩赢得了乡里的这些企业的信任的。
有一次,一个操外地口音的商人,拿着令经理的名片,找到了乡皮鞋厂的刘厂长,说要定做两千双猪皮鞋。按说这种事,刘厂长应该和令狐沟通一下,可他觉得那样又会欠下令狐一份人情,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这次就免了吧。就这样经过双方讨价还价,最后按每双五十元成交,在一个月内做完,交款提货。为表诚意,人家先付了五千元的定金。
买卖是谈好了,上哪里去找这么多猪皮?这几天,刘厂长是吃不下,睡不香。哎,吉人自有天相,一天上午,刘厂长的办公室里就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手里拿着令经理的名片,说是某国有皮革公司的业务员,在押运猪皮的时候,在路上偷偷地卸下了一批。
看了样品,货真价实,一流的好皮。刘厂长不动声色,经过一番谈判,三百张猪皮,以每张八十元成交,比市场价格低了几十元,一手钱,一手货。来人让司机把车开到仓库里,悄悄地卸了货后,拿上钱,一溜烟跑了。
那就抓紧干吧,待工人们把这一捆捆猪皮打开以后,可不得了了,除了两边的是好的以外,中间的净是些劣质品,好在进的皮多,把那些好的捡捡用上也就够了,可是这样一来成本可就高了。
好歹在一个月内把鞋做好了,可就是不见那个外地商人来提货,刘厂长有点沉不住气了,按照对方留下的电话号码给他打过去,说是空号。
“怎么会是这样呢?”刘厂长隐隐感到不好了,被骗了不是?他赶忙给令狐打电话,令经理一听,就知道刘厂长上当了。好在令经理认识的人多,他使出浑身解数,帮刘厂长把这些皮鞋销了出去,总的算起来,赔得还并不算多。
吃一堑,长一智。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乡镇企业的不断壮大,令经理的业务是越来越多,已经忙不过来了。现在他是真的打算要在乡里开办信息咨询服务公司了,他可不想再当什么皮包公司的经理了,这回他可要名正言顺的大干了。
想法也很好,路子也很对,可是最近他却吃啥啥不香,老是呕吐,这不到医院里一查,肝硬化晚期,一切都晚了,没过一年令狐就撒手人寰了。
你说这成天在外边拉业务能不喝酒吗?喝醉了酒倒在倒在背街小巷里睡觉那还不是常有的事,时间长了能不得病吗?说亲来令狐这一生还真是做了不少好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