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种单兵装备的武器,德军纵然精锐,要从德国人那里缴获这些东西也比缴获坦克战机容易得多。首批缴获出现在6月底鲍里索夫坦克战的时候,苏联人的山寨工程师在拿着这几个铁皮管子一样的发射具和定制弹药鼓捣了个把月就依样画葫芦弄出了类似于德国人“铁拳”的东东,碎甲弹装药配方和定制的微缩固体火箭发动机相对麻烦一点,到了8月底9月初也全部弄了出来。因此事实上苏联人在维亚济马战役结束的时候,已经量产“铁拳”和rpg两三个月了——苏联人把从德国人那里仿造来的“铁拳”重新命名为“圆锤”(布拉瓦),而rpg则仍然直接叫rpg,只是省略了“坦克杀手”的称号。
为了救急,所有的前段各种装甲穿透性测试实验和后段的批量生产质检验收统统免除,2万具“圆锤”掷弹筒和5000具rpg在10月底的时候被分发到了部队手上,拿到这种基本上是一锤子买卖反坦克武器的大多是相对忠诚的苏军近卫部队士兵,而且许多士兵都被告诫一定要珍惜这种武器,反坦克武器操作小组的士兵如果在发射时全部阵亡了,后续士兵和友邻单位的人员一定要前仆后继冲上去捡起武器弹药继续射击德国人的坦克。
苏联人的“圆锤”和rpg说是依样画葫芦的山寨,其实也有其独到之处,最大的特色就是继承了苏联装备傻大粗笨的特色。考虑到德国人的新式坦克装甲强大敦实,德国人选取的60mm掷弹筒口径和88mm的rpg口径用来打黑豹-2这种坚实的坦克自然是力不从心的。苏联人必须放弃装备的轻便快捷来换取弹药的威力增加。当然增大口径和重量的代价也很明显——那就是在德军中可以单兵操作的武器到了苏联人这里需要2~3人协同作业,而且反应速度更慢、“圆锤”也不如“铁拳”那样可以在隐蔽地形内抵住支撑物发射以抵消后坐力,其他书友正在看:。这一切的改变让苏军的反坦克武器操作小组被发现和击毙的概率十几倍于德军,而且后来的战斗证明,至少三分之二的苏军反坦克武器操作小组是在发射准备阶段就被敌人的反制射击提前击毙的。
苏军在测试了碎甲弹装药的碎甲效果后,根据口径分析法的数据,把“圆锤”的口径提高到了82mm——这样就直接可以与苏军仿自日军和德军的82mm六联装牵引式火箭炮通用,又能够确保击穿除了黑豹-2和突击虎以外目前市面上德国人主流的坦克;rpg的身管口径更是直接提高到了120mm,按照苏联人的计算,这种口径的发射管可以发射160mm的超口径战斗部,干掉均质钢装甲的黑豹-2可谓是绰绰有余了。
可惜的是,这个时空的反装甲战斗部(就是heat弹药)发展历史要比平行时空曲折的多——那个曾经向米国人推销空心装药战斗部和金属射流效应的瑞士科学家因为一场变故莫名其妙地消失了,被德国人控股的厄利孔军火公司注册了一大堆类似的专利却从不推广测试,而是尽可能低调行事。因此当前世界上被广泛运用的反装甲弹药无非还是两大类——穿甲弹和碎甲弹——鉴于穿甲弹必须是高初速的武器使用而碎甲弹反之,德国人和苏联人的掷弹筒和火箭筒,在反装甲的时候无一例外使用的都是碎甲弹。这种武器在德国步兵手中,曾经作为一种重要的反装甲火力胖揍过苏联人的t-34,苏联人对它们即将发生的作战效率也是深信不疑的。
这就是斯大林昏迷期间,莫扎伊斯克战役爆发前的全部背景。
…………
“我们的士兵都非常勇敢,仿自德国人‘铁拳’的‘圆锤’掷弹筒因为后坐力极大而且无法借力,在战场上的使用造成了我军操作人员非常大的伤亡——德国士兵使用‘铁拳’至少可以在150米的距离上命中我军的坦克,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兵甚至可以做得更好,我们的‘圆锤’在使用时,因为巨大的后坐力对弹丸精度的影响,如果不在50米内发射的话,很容易就会打飞上天。那些富余的射程都白白浪费了。”
“我不想听这些——我要知道战果,我们这些新投入的武器有没有如同德国人使用的时候那样,挡住敌人的装甲部队?”斯大林咆哮着打断了华西列夫斯基的文过饰非,要求对方直接回答关键问题。
“没有——这正是我要说的第二点。在战场上,我们的士兵有过尝试把超口径战斗部的碎甲弹丸近距离打在德国人的黑豹-2坦克装甲正面,但是毫无反应,德国人的坦克仍然可以隆隆前进,然后依靠电动遥控机枪塔灵活地屠杀一整条堑壕内的士兵。只有在rpg级别的重型战斗部击中4号坦克的时候,才能够勉强炸毁德国人的坦克,至于‘圆锤’——经过实战的测试,这种武器只能打打德国人的装甲车和轻型突击炮。”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根据实验室的报告,使用碎甲弹战斗部的反坦克武器,不是至少可以摧毁装甲厚度达到碎甲弹口径80%的装甲目标么?我们的新武器,应该是留有足够余量的,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很遗憾——我们也因为这件临时发生的事情感到非常困惑和紧张,因此紧急组织了调查,最后发现了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