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主要波次向着东乌克兰重工业区的三个主要城市袭来,正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上空肆无忌惮投弹轰炸的,正是其中的德军第25战略轰炸联队,另外三波轰炸机分别把目标选择在了扎波罗热、哈尔科夫和更后方的顿涅茨克。
德军飞机是从基洛夫格勒和尼古拉耶夫的军用机场起飞的,到扎波罗热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只有区区200多公里的距离,到哈尔科夫和顿涅茨克的话航程会延伸到300公里和350公里,不过这些对于目前的德国战斗机来说都不成问题,所以fw-ta400的轰炸任务可以得到充分的护航,苏联人根本无力阻止,只能在地上捏着拳头干瞪眼;少数人则能够有这个荣幸去操作防空炮代替同伴宣泄怒火,可惜所有的努力都只能是杯水车薪。
自从ar-234c侦察机投入实战后,德国人得以把侦察机飞得很低实施精确侦查——而原本的空中侦察因为机体的速度不如敌军的战斗机,不得不依靠高度和隐蔽来增加生存性,所以对于敌人的调动情况了解就更加清晰了。数日的空中侦察显示,扎波罗热-顿涅茨克和哈尔科夫三角地带的铁路每天被炸毁后,第二天白昼的侦查中都会恢复正常,这一点对于重点关注苏军调动和交通设施情况的德军指挥部门来说,立刻被提到了最高汇报优先级。
经过一番分析,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部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苏联人正在疯狂撤走东乌克兰重工业区大量军工企业的人员设备,包括扎波罗热的冶金工业,苏联第一大煤矿顿涅茨克的采矿设备,还有哈尔科夫的坦克厂——根据之前的侦查,哈尔科夫坦克厂是乌克兰境内最大的装甲车辆生产企业,月产能达到了t-34坦克500辆的水平。
这种情况绝对不能容忍!在此之前的战争初期阶段,苏联人后撤工业设施的问题还不明显,或者说有些虽然有后撤,但是距离前线太远,德国人的侦查也鞭长莫及,而乌克兰地区苏联人明显动作慢了一拍,很有可能是因为没有料到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在中路已经占优的情况下会突然折向南下打击西南方面军,让西南方面军在短时间内被围崩溃。
毕竟撤走工厂至少要损失三个月到半年的产能,如果在乌克兰还有一定的把握守住的话,苏联人也不会没事儿就往后撤退重建损失这些宝贵的产能。从德国人的视角来看,之前在攻入波兰的卢布林、比亚韦斯托克和苏联本土的明斯克、日托米尔以及波罗的海三国的主要工业城市时,苏联人因为遭遇偷袭反应不足,还没来得及破坏或撤走工厂就被德国人缴获了不少工业设备和厂房设施,因此德军原本是不会主动进行对两军前沿后方的工业设施的大规模空袭作战的——如果地面部队再突进快一点,就可以缴获苏联人的工厂设备的话,为什么要炸毁它们呢?
也就是到了这一刻,在了解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后,南方集团军群向最高统帅部直接汇报并申请了战略轰炸部队的使用,最高统帅部和元首本人对于这一危险非常重视,抽调了总数达800架、分属10个联队的fw-ta400战略轰炸机部队用于对乌克兰方面苏联工业力量的集中摧毁打击——这些轰炸部队中,有4个轰炸机联队是从对英国本土航空工业基地和发动机工厂的轰炸压制力量中抽调出来的,它们在过去一年的努力中,起码让英国本土的战斗机减产了五千架以上的数量,保证了帝国西线天空的相对安宁。
9月9日到11日的三天里,德国人对东乌克兰的工业城市和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范围高密度的轰炸,偷运设备的铁路被连续的地毯式轰炸几十公里几十公里地炸毁,修复非常耗时费力,再也不是之前那种俯冲轰炸机丢几颗炸弹炸毁几处枢纽节点后半夜抢修就能完成的了。第一天和第二天的轰炸目标比较分散,基本上是面面俱到哪里都照顾一点,第三天开始在一般性设施破坏程度明显体现后,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经过评估认为继续大范围轰炸效费比明显降低,为了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轰炸目标开始集中在东乌克兰的4大主要工业城市——也就是前文所说的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哈尔科夫、顿涅茨克、扎波罗热。
巴拉米昂中校躲藏在防空洞中,听着外面传来的阵阵越来越巨大的轰鸣,显然德国人今天又加强了炸弹的分量,前几天轰炸机的主力还是100kg、250kg和500kg的航空炸弹,显然是意在大面积爆破,而从今天爆炸声变得稀疏而沉闷的程度来看,摧毁了大量普通目标后,德国人显然换用了更加威猛的弹药对付重点的坚固目标。
炸弹的爆鸣持续了20多分钟才停歇,负责守卫第聂伯河水电站的南方面军士兵和工厂卫兵们匆匆跑去检查了各处的损失,汇报上来的情况让巴拉米昂中校的心越来越往下沉。德国人使用了单枚1吨和1.4吨级的航空炸弹——也就是那种原本的斯图卡轰炸机只能挂载1~2枚的重磅航空炸弹——来轰炸他的水电站,上层原本坚固的电力机房已经被彻底炸的稀巴烂,那些还没撤走的发电机组已经不需要他再安排人埋炸药破坏了,水坝旁边的通航船闸那厚达20多英寸的拦水钢铁闸门也被炸出了数道巨大的裂口,在喷涌而出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