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政府预算,也没有计入“z计划”内,这里的所有物资都不用经过财务上的审核。从1937年开始经营恩泽利、在恩泽利北部的群岛上建立秘密海军船厂起,到1941年战舰下水,这里的大批建设物资都是以诸如“乌尔米耶湖水库建设物资”的名义偷运进来的——比如这两艘“的里雅斯特”战列舰厚度超过300mm的主装甲带水平装甲,就是一乌尔米耶湖“水库闸门”的名头运过来的,这一偷天换日的工程,今天终于到了发挥它价值的那一刻了。(注:如果不是有那么多喜欢跳看的人,我就不用凑这个字数了,在此再次重申,这本是架空推演文,不是历史抄书文。在此只能是对不跳看的忠实书友抱歉了,下次不会再废话凑字。如果还没看懂来龙去脉的请回去读第二卷三十六到三十九章,以色列建果到土耳其、伊朗布局部分章节,谢谢。)
“根据飞艇提供的定位信息,这里应该距离巴库炼油厂29海里,角度331,距离巴库1号岸防炮台18海里,角度315。请示是否开始炮击?”
巴库是一座里海沿岸的石油城市,它的油田设施和炼油厂距离里海海岸都不超过30公里的距离。
“1号舰‘的里雅斯特号’,目标,巴库炼油厂;2号舰‘扎达尔号’,目标,苏军岸防炮台。全炮门轮射!”
听着雷达官的汇报,舰队司令康拉德·阿尔布雷希特上将下达了开火的指令。
康拉德·阿尔布雷希特上将是一名1939年就退出现役了的老派海军将领,对于航空兵和潜艇的指挥一窍不通,但是指挥战列舰作战的经验还是非常丰富的,原本的历史上他在战争爆发前退下去之后就再也没有找到发挥余热的机会——那主要是在原来的历史上,德国人的战列舰和战巡舰数量少得可怜,后起之秀瓜分指挥机会都来不及,自然不需要他了。现在维勒安为了这个秘密计划的保密性,不适合从海军中借调现役高级将领指挥这些战舰作战,而且一旦高级将领的职务取向发生明显变动的话,也很容易被敌国情报部门盯上,思忖再三后,维勒安还是秘密延请了康拉德·阿尔布雷希特上将等一批退居二线的老将担任里海分舰队的指挥工作。
两艘极限注重火力和水平防护、鱼类防护;完全放弃机动性和续航力、适航性的战列舰,以间隔3秒的频率让主炮轮流开火——战舰上三前二后总计5座4联装12.6英寸主炮塔,以每3秒发射4发炮弹的速度,让五座炮塔轮流开火,避免主炮过多齐射后坐力过大导致的舰体结构压力。这样的战术如果用在舰队对决中,自然是一种自杀性的行为——因为前一波炮击的后坐力会让战舰的舰体发生偏移,影响后续炮击的精准度,但是用在覆盖对岸目标的时候就绝对不存在这个问题了,一块油田或者一座炼油厂动辄占地数平方公里乃至十几平方公里,炮击用的弹药又是底部排气增程弹药,只要起到覆盖作用,哪怕炮弹落点和预瞄点差上一两公里也没关系。
两艘战舰如同夜空中爆开的子母烟花一样,以每分钟总计达150发400公斤、12.6英寸高爆弹的速度,向巴库岸防炮台和巴库炼油厂倾泻着炮弹,在黎明到来之前,苏联人的黑夜似乎陷入了永恒的黑暗。安防要塞区的营房、港口、炼油厂的车间、宿舍全部陷入火海之中,最开始的5分钟里,猝不及防的苏联人就受到了数千人的死伤,高大的炼油厂高塔和炼炉在巨量炸药和弹片的切割下炸裂成细碎的铁壳,里面还处于裂化反应阶段的高压油气剧烈燃烧着喷溅而出,为这片火海增添了无数的点缀。
苏联人的空军在10分钟内紧急夜间起飞,除了巴库港区的一处军用机场因为靠海太近而被德国人的首轮炮击摧毁,损失数十架作战飞机外,其余部署在内陆的机场基本上处于完好状态。
反应第二快的是部署在巴库附近的苏军里海分舰队第二分队,3艘驱逐舰、20余艘护卫舰、鱼雷艇和巡防舰在德国人开火后的第一时间就接到了岸防炮台的指示,24小时住在军舰上的水兵们立刻升起锅炉以最快速度发动军舰向着敌舰所在的位置冲去。
德国人离得很近,以岸防炮台的观测能力,在20海里外开火的战舰炮口火光于夜空中清晰可见,因此德国人开火的第一时间,他们的坐标就被苏联岸防炮台获取了,并立刻以12英寸口径的岸防炮进行反击。巴库炮台使用的主炮与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敖德萨要塞的属于同一档次,都是把已经过时了的52倍径305mm“甘古特级”无畏舰的主炮塔拆下来直接当作岸防炮塔使用,最大射程24000米,只要炮塔不被德国人的炮弹直接命中,就不会出现丧失战力的问题。
炮击开始后半小时,天色终于转亮,巴库城中被砸下了超过三千枚400公斤重的高爆弹,整个城区、道路网络和炼油工业区被砸得残破不堪,油库殉燃和炼炉爆炸的损坏加剧了这一切的打击的效果。随着苏联空军黑压压的战斗机和轰炸机飞临舰队上空,完成了诱敌任务的德国舰队施施然地往南面退缩,拉开和苏联人的岸防炮台之间的距离,甘古特级战舰主炮24000米的最大射程让它们在和“沙恩霍斯特级”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