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把2艘最新的“欧根亲王级”重巡洋舰排在了那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前面,并且在队形上比沙级两舰更靠前两三千码左右。因为德国人的战舰外观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因此同样拥有4座三联装主炮塔的“欧根亲王级”和“沙恩霍斯特级”在三万码的距离上自然是很容易被认错的,更何况此刻风雪大作、云飞浪涌,而德舰又是极地纯白色涂装呢。(另一个时空的欧根是希佩尔级的,不存在独立欧根级,德国也不存在4座三联装主炮的重巡,所以在实战中只有被误认为是俾斯麦过,跳看读者注意。)
而那两艘被误认为是“德意志级”装甲舰的p级装甲舰倒是情有可原的,而且事实上,p级装甲舰正是“德意志级”的改进型。在原本的历史上,因为战争的提前爆发,原来规划的“z计划”中的12艘p级装甲舰只有2艘铺设了龙骨,最后因为战争的进程没能完工就被拆毁,材料拿去造了潜艇和坦克,而在这个时空因为维勒安的介入,本着不浪费现有设计和资源,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德国当时短缺的船台资源,所以p级装甲舰被得以保留——因为p级舰的长度只有不足200米,而“德意志级”更是只有187米,以德国刚刚重建数年的造船工业,每一座建造200米以上大型战舰的船台都是非常宝贵的,订单早就排到了1944年,为了充分利用相对数量较为充裕的巡洋舰船台建造足以对战列舰队集中决战、突破形成帮助的主力战舰的话,除了轻型的护航航母外,就只能选择德国特色的装甲舰了。
只是,这种装甲舰的数量在经过斟酌之后,从原来的12艘之多被缩减到了5艘,定位也从只考虑单独破交作战提升为了兼顾辅助舰队决战。在具体的设计指标上,现在的p级装甲舰和历史上的同型舰也可以说是大同小异,作了一些让战舰更适合舰队决战用途的改良。
在维勒安看来,使用柴油机动力的装甲舰进行破交作战是没有前途的,因为柴油机动力的战舰虽然在省油耗、高续航方面有汽轮机战舰不可比拟的巨大优势,但是在航速上的硬伤导致了这种战舰作用的历史局限性。
当初的“德意志级”装甲舰在设计的时候额定最大航速可以达到26节,过载最大航速28节,这在1930年代初期、敌国战列舰航速都还只是诸如伊丽莎白女王级、纳尔逊级这些的25节、23节的时候,想要执行“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的策略还是可以实现的,但是随着敌国航速接近30节的快速战列舰的出现,在未来的海战中,如果“德意志级”继续单独执行破交作战,其下场是可想而知的。
事实证明,在战争开始后头两个月里,“德意志级”已经在破交战中损失了两艘了,而且并不是与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那样因为机缘巧合才被一些轻巡重巡用诈术和狐假虎威击沉或者诱沉的——战沉的那两艘“德意志级”,都是在堂堂正正的追击海战中因为航速不足最终被英国人围追堵截成功而沉没的。
1938年开建的p级装甲舰,采用了9台bmw公司最新研制的v12结构船用柴油机,单台功率达到18500马力,9发3轴推进,最大功率165000马力,极速33节——这已经是德国工程师们在使用柴油机动力设计大型战舰时可以达到的最大航速了。这个速度可以让p级装甲舰在逃生和追敌的时候短暂拥有暂时还可以满足当前时代需求的高速度,但是不能持久。因为柴油机固有的低速高效特性,p级的巡航速度只有可怜的13节,在这个速度下它可以巡航整整2.5万海里,但是如果把巡航速度提高到19节——这也是其他汽轮机战舰的巡航航速的话,这个航程就被缩减到了1.5万海里。
在战舰的其他指标方面,p级的排水量比它的前辈“德意志级”高了整整一倍——设计排水量从11700吨上升到了25000吨,满载排水量从14900吨上升到了29500吨,但是主炮数量却没有增加,这就让副炮火力、防空火力和装甲有了很大的提升空间。
火力方面,在维勒安出现之前原本的设计是沿用2座德意志级的11英寸3联装主炮,但是炮座布置却是和“沙恩霍斯特级”一样的4座炮座座圈,只是把高层的背负式炮塔从11英寸减小到了6寸三联装或者8寸双联装,降低了船体的重心并且让被背负的炮塔更加靠拢下方的主炮塔,让两者的装甲防盾尽量重合,从而间接为下方的大口径主炮塔提供额外防护。现在因为维勒安的干预,“欧根亲王级”的8寸三联装主炮得以研发成功,而“沙恩”也换装了从意呆国奥托.梅拉拉那里搜刮来的“安德里亚多利亚级”的12.6寸三联装主炮,因此,p级的火力也就顺理成章更换成了如下配置:底层2座12.6英寸三联装炮塔,背负2做8英寸三联装炮塔作为副炮,其余两侧炮位全部空出不再安装副炮,统一口径使用128mm双联装防空炮。
在装甲方面,因为排水量的富余,p级装甲舰的次要装甲最薄弱处从德意志级的14mm提高到了70mm,加强了全面防护以确保敌轻巡洋舰以下的主炮或者战列舰的副炮不会对舰体造成严重结构损伤;主装甲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