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第十五章 挪威与芬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五章 挪威与芬兰(2 / 3)

悉河演习”随着苏联人的逐步进展也被提上了日程。元首几乎是每天都要催问战斗的准备进度。

“威悉河演习”方案是德军原先对于“未来可能因对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局势的发展而爆发的对应性军事行动方案”,说白了,就是一旦英国人或者苏联人有可能威胁到德国对其重要的潜在盟国和铁矿石主要供应国瑞典的控制和影响,或者是威胁到了德国赖以维持进出口的北方航线,又或者发生威胁到瑞典国体的情况是采取的必要措施。一般来说,这些措施主要是针对挪威人的,而丹麦作为德国进入北欧的一个拦路石,如果他们不配合的话也一样需要顺便搬掉。至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最后最年轻的那个国家——芬兰,德国人一直把他们当作可以争取的对象,在苏联人对他们开战之后,这种情势就更加明显了。

所以,此时此刻,德军将帅们和元首需要讨论的问题就是:怎么样在英国人的干涉下尽快实现对挪威的军事控制,把帝国的势力触角深入北极圈,控制北海航运的生命线,并且在未来有可能的情况下威胁英苏两国的互通有无。

德国人对挪威的敌意绝对不是空穴来风的心血来潮,鉴于一战时候的经验就可以得知,北欧两国的分裂,本身就是一场亲英和亲德的斗争。1906年的时候,当曾经的瑞典帝国分裂为挪威、瑞典两个国家的时候,导致这个本来没有种族分歧的国家最终走入分裂的主要原因,就是沿海的买办外贸派和内陆的工业实业派之间在经济利益和各种利益领域上的分歧导致的。作为沿海外贸买办派代表的挪威自然是亲英无比的,他们急于通过廉价出卖自己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捞快钱,而立足于自主建设工业自主强国的瑞典本土则不然,他们向往的是德国式那样通过发展科技,振兴工业真正实现强国的梦想。毕竟瑞典出过诺贝尔,也出过许多有所作为的科学家,他们的血液不甘于做一个英国人的二道贩子。

于是,分裂产生了,作为亲德代表的王室被沿海的亲英买办资本家抛弃了,他们从丹麦另找了一个国王来继承他们的国家。这场分裂,发生在第一次大战之前不到十年。但是这两国的外交倾向烙印,在另一个时空中则会持续百年。瑞典将会一贯秉持他亲善欧洲大陆实业派的倾向,而挪威则会一贯秉持它亲善英美岛民的买办派倾向,直到21世纪——后世的挪威,早在北约成立的最早一批时间内就选择了加入北约,却直到21世纪都不肯加入欧盟;而与之相反的瑞典,在第三帝国消亡后就秉持了永久的中立,在北约最为嚣张的时刻也不愿意加入英美为首的北约,却在欧盟成立的第一时刻就加入了欧盟。

也许,这可以作为一场一个国家的实业派和买办派矛盾的究极形态而被载入史册。

有鉴于历史的种种教训,德军内部围绕挪威海军基地的争论显得愈发重要。在海军中颇具影响力且雄辩的德国战略家们都认为,如果德国舰队能从狭窄的北海之外的基地采取行动,一战海战的结果将会大不同。挪威西海岸的基地,尤其是特隆赫姆,将是袭击皇家海军和入侵大西洋的理想据点。此外,曾在德国海军服役的资深的海军军官们始终无法忘记挪威在一战中没有坚守中立,而是在封锁德国海军的行动中起了巨大的胁从作用。

自从在一战后失去在洛林的铁矿后,德国极其依赖在瑞典北部地区的铁矿。在不结冰期瑞典通过波的尼亚湾的港口吕勒奥向德国船运矿石,当北海结冰时(1月到4月)通过经由挪威纳维克港的铁路运输。瑞典的运往德国的铁矿石大约一半要经由纳维克,而皇家海军不需要占领挪威即可封锁这条路线。皇家海军可以在沿挪威西海岸的水道布雷,迫使德国运输船驶向危险的开阔海域。

“根据之前波兰战役时候英国人与我们的舰队决战情形来看,挪威人在立场上明显属于拉偏架了——我们的舰队自始至终没有进入过挪威领海(当然,因为当时德国舰队在南面,英国舰队在北面,德国人当然不可能入侵挪威的领海,但是德国舰队不可避免地侵入过瑞典和丹麦的领海,大家其实是半斤八两),而挪威人却放任英军舰队在他们的领海上向我们发动攻击——至少在英国航母编队发出攻击机群攻击我们的战列舰编队的时候,我们可以肯定他们的舰队位于斯卡格拉客海峡内,而且很有可能就是在挪威领海一侧。如果我们足够强硬——嗯,确切的说,是足够强词夺理的话,完全是有可能借用这个名头解决挪威问题的。”

发言的是外交部长里宾特洛普,与其他将帅相比,他每天负责思忖的事情只是如何寻找开战的借口。

斯卡格拉客海峡是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南边是丹麦,北边是挪威,两国的领海宽度足以覆盖整个海峡,所以只要是战争时期有舰队出入这个海峡,那么不是从挪威的地界上走就是从丹麦的地界上走。

只不过么,在这个时代本来基本上是拳头硬的就是硬道理,英国人本来盘算着以“皇家海军的赫赫武功煌煌威名”,德军舰队自然是应该和二十年前的日德兰海战一样被打趴下,没有机会出头抗议了,所以英国人出兵的时候首尾没有收拾干净。结果没想到事与愿违,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