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为了减少伤亡,只用炮击为主,试探性步兵进攻为辅导致的结果。143师当夜连夜试图重整战线,但是因为夜战训练不足,行动非常混乱,又损失了数千人马,不过好歹是摸到了和日本人近距离作战的机会,两相拼杀之下,好歹也让日本人伤亡数百,至少比132师只挨打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要好。
冯、韩所部部队抵抗的最大作用是为中央军的北调提供时间。
11月初,日军进占热河全省,远东军六个师退守平津。月底,寇陷平津。
经过前两个月的突进,日、满军队以总共伤亡2万人,损失火炮百门,战机30余架的较小代价,就突破了热、绥、察、冀四省地盘。歼灭地方军15个师、火炮数百。
不过依靠这一个多月的拖延,从雍凉、三晋、调动过来的东北军和从两湖调动过来的桂系军总算是进入了预设防区并部署好了纵深防御阵地。
除了原有防区内的远东军,负责北线作战部队的援军一共有80个师。主要是桂系李长官的40个整编师、进驻济南,依托黄河两岸展开抵挡日军南下。东北军30个整编师与陕西阎长官的直属部队部署在西侧,沿太行、阴山及太原、大同等主要城市抵挡日军从绥远、河北西进。
经过之前两个月的逐次调度和临时加强防线,步步退却的远东军终于在黄河北岸和太行山区阻止住了日军继续前进的势头,远东军在撤退的时候尽力破坏了主要公路、铁路。四百公里的基础设施隔离地带为日军的弹药武器补充带来了较大的障碍,但是却导致了更大的灾难——日本军队除了武器弹药需要从东三省的军工基地运输过来,其他粮食衣物完全靠的是“因粮于敌”的掠夺方式,对于一般文明人军队能够很好起效的破坏补给措施对于日本人影响却不是很大,日本人把占领区经过紧急抢修后可以使用的道路运能全部用于运输武器弹药和药品,虽然不能说达到100%的补给强度,至少也可以保持部队七八成的战斗力。
河北之地,一月之间民生凋敝,庐舍为墟;闻着伤心,见者落泪。
1、2月间,由于北地连降大雪,气温骤降。黄河冻结薄冰不能行船,也无法徒涉。日军进攻屡屡后继乏力,双方互有攻守。两个月间,日军伤亡2万余人,冯系伪军也作为炮灰消耗殆尽。远东军10个师的部队被打残,伤亡10余万。
3月,随着天气转暖,日军将主攻方向移动到黄河防线,并从国内获得了第二批乙种师团增援部队。4个师团分两批强渡,突破黄河防线并沿河南侧向两翼展开,便于后续部队突进。至下旬,总计动用兵力为8个日军师团,16个师的满洲军队。韩复渠部3个师残部被日军围困在黄河以北,因畏惧蒋校长以作战不利处罚,遂投降日军。
日军渡河后,第五战区李长官以薛岳为主将,沿黄河至济南的纵深地带部署了5道防线、40个桂系整编师,逐次狙击防守,由德国教官统一整训的部队每每败而不乱,在顶不住后有序地退往两翼阵地。3月25日,日军到达济南外围,开始与远东军展开巷战,但已经疲惫不堪的日军显然无法在巷战中找到足够的优势,而退往两翼休整的桂系军队又重新逐次向中央挤压,不给日军喘息的机会。战况异常激烈,远东军依靠逐次交替轮换,使日军不得不面临24小时连续作战,军力疲惫不堪。虽然装备、训练及作战意志优于远东军,仍然渐渐不支。
4月7日,在南线战线稳定后调动过来的校长嫡系远东军精锐——远东国内仅有的两个装甲师,分别装备了200辆德式1号、2号坦克和200辆美式轻型坦克的远东军第1、第2装甲师被部署到了黄河南岸两侧,分别开始向中央突进,意图切断日军退路,收拢包围圈。并集中了远东国空军剩余力量的60%以上作战飞机,共计400架左右封锁黄河,实施对地攻击。
大批坦克的集中出现和空中掩护让日军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不得不放弃对济南的围攻背水后撤。最终仙台师团、大阪师团、广岛(板垣)师团三个精锐甲种师团在黄河南岸被围歼,日军共计阵亡、被俘5万余人,受伤4万,战机损失200余架。满、韩军共计20万人损失殆尽。仅4个甲种师团的日军残部退回黄河北岸。
是役,东北军、桂系约17个师成建制被击溃,远东军战死27万,受伤被俘48万,损失战机、坦克数百,火炮过千。
至此,日军再也没有实力在北线发动大规模进攻,也没有得到再次渡过黄河的机会。
(说句题外话,因为和日本的问题不是本书的重点,抗日题材的书在某点已经泛滥了。所以三到四章内结束,只写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