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三十多斤,五十多斤,慢慢增加,并且错开收购的高峰期,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认识的人知道。
中午十二点多高天原就下海,身上带了两个网兜,一个挂个脖子上,一个卷成一卷背在背后,涉水走过浅滩,游到十米深左右的深水区后,松下探篙潜下海面,双脚有力地拨打着海水,双手划水,看到水底有动静就转过身去,快速地挖出一只海蚌,然后继续向前寻找,直到憋不住气才浮上海面换气,网兜里已经装了六颗海蚌了。
不断下潜上浮,不久第一个网兜估莫着装了三四十斤了,便把袋口一扎,在海底拖着网袋向深水区游去,估计水深在十五米左右,这里虽不是海蚌的主要生产区,但也不会影响海蚌生存,且不虞被其它的摸海蚌人顺手牵羊了。
从海底游回去,免得被人看出轨迹,浮出海面换气,然后解开腰后的另一只网袋再开始下水捞海蚌。
当高天原扛着探篙,提着两个网袋走上海滩的时候,看时间也才两点多,一不小心,今天竟然超标了,原本只计划捞三五十斤的,现在两个网袋看起来有六十来斤了。两个网袋都用蛇皮袋从外面套起来,免得引人注目。
骑车驮着两只蛇皮袋来到镇上,那些收海蚌的收购商已经陆续都来了,这些收购商很少有租什么店面的,都是直接开车过来,有的改造成专门的海鲜运输车,有的只是普通的厢式货车简单地装上水箱、输氧器等必要的设备。
幸好他们不是聚在一起,而是各自找一个合适的空地停在那里,并且位置会相对固定。
高天原停好车,提着两袋海蚌走到东海大饭店的海鲜车边,车旁的一个纸牌上挂着:西施舌一斤二十八元。东海饭店收的海蚌虽然标准高,要求严格,但价格会高一点,讨海人捞到的海蚌大多会先送过去。
但高天原的目标却不是东海饭店,而是那些批发商,东海饭店虽然价格会高一点,但收的量却不够大,不如一些专门做批发的老板,而且是委托本地人收的。
曹福明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小胖子,一张圆圆的肥脸给人一幅憨厚的外相,实际上精明异常。从部队退伍后,先是周福市第二化工机械厂汽车班当了一名驾驶员,看到身边的人下海经商不少都发达,也产生了跳出去自己干的想法,于是办了个停薪留职,先是和人合伙办了个小饭店,饭菜质量出得了手再加上经常给顾客让些小惠小利,比如结帐的时候划掉零头,如果是公家消费,还会塞包烟什么的,于是小店很快就打出名声,生意立即红火起来,不到半年就收回成本并净赚了不少。
得知海蚌批发挺挣钱的,便仔细筹划了一番,并特意跑来当初当兵的周杭市,跟一些大饭店进行了接洽,拿到了海蚌消费的第一手资料后,便把小饭店交给妻子打理,自己咬咬牙拿出这半年赚的钱,又跟周围亲戚朋友同事借了一笔钱,买了一辆箱式车,改装成海鲜送货车,也到海边来收海蚌,专门供应周杭市的大饭店。
但是海边的收购商也是分帮分派的,你在什么地方收我在什么地方收,时间久了大家也都约定成俗了,井水不犯河水,并且暗地里也都约定一个统一的收购价,免得互相提价导致大家的成本一起上涨,不是你想多收就可以提点价格就行的,违反了潜规则的人会受到其它所有收购商的抵制。
曹福明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刚开始一天也没收到几颗海蚌,后来慢慢摸出点门道,比如过称的时候明明只有两斤六两,他却会喊道:“大哥,你也看一下,两斤七两对不?”卖海蚌的人一看,咦,这傻货难道不会看称,才两斤六两多点,立即打蛇随杆上:“没错没错,两斤七两呢!”心里暗喜。而且称花也比别人打得好看,并且结帐的时候是三十块一毛三,他也给算到三十块两毛,钱虽然不多,但卖海蚌的人辛苦了一天,这时多卖一点钱心理也也特别舒畅,下次来卖的时候特意会再来找他,于是生意也渐渐好起来。
高天原也觉得这个人聪明而不失厚道,慢慢地也都将海蚌卖给曹福明。
这天下午,曹福明刚将车停好,和一个帮工的亲戚到树荫底下坐下,就看到一个十来岁的健壮少年轻松地提着两只袋子过来,小心地放在地上。
“老板,都是刚捞出来的‘西施舌’,过一下称吧!”
曹福明不由得倒吸一口气,这两袋得好几十斤的吧,难道就是眼前这个小孩子捞到,嗯,也许只是帮其它人来卖的吧,应该是这样。
认真地检查了一遍,确定都是壳顶带着的本地特产的“西施舌”,不是外地廉价海蚌冒充的,用鼻子闻了一下,气味也没问题,是新鲜的。本着小心驶得万年船,又将海蚌海入通气的水槽内,不一会儿海蚌慢慢都张开蚌壳,认真检查了一下,蚌壳内也没有异常,海蚌看起来很是新鲜饱满。
这次收的量这么大,由不得曹福明不认真对待。他刚来的时候听到有一个从外地来的收购商,为了多收海蚌,价格都比别人高一点,结果逼得其它人不得不把价格也提起来,结果惹了众怒,其它的收购商合起来做局弄他,把塞了海沙的海蚌都送到他这里,收的时候看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