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愉快,看过记得丢几张推荐票票下来哟。爬去码《重华》了,晚上争取早点更新。多么勤劳的桂子啊,咬尾求各种支持!)
乡村的集市总是赶早不赶晚。
桥头铺是离小莲村最近的镇子,路是平路,但步行过去也得要大半个时辰的工夫。
虽然没有钱文佑的帮忙,但林氏他们起得早,沿途又遇到不少同乡,见他家男人不在,能搭把手的就上来帮个忙,所以还算顺利的到了镇上。
这桥头铺因紧邻着青龙江,建有江上第一座石桥而得名。相传那座老石桥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但走起车马来还是稳稳当当,牢固得很。
又因有桥,这桥头镇便也建了个港口,虽然小了些,但一年四季往来客商还是有的。因而带动了本地商贸,比一般的镇子要强些。
林氏随着赶集的人群,指挥着儿女把自家的小车推到江边桥头的堤坝旁去。这里有一大片空地,是当地老百姓们约定俗成的赶集之所。
腊月十五是年前最后一次赶集了,几乎十里八乡的人全出动了,密密麻麻挤在此处,站在高处往下一望,整个队伍见头不见尾,人头攒动,如连绵不绝的黑蚂蚁一般。到处都在讨价还价,那样热烈的场景连阴冷的江风都吹不进来,只能望着这么沸腾的人群兴叹。
“扬威,注意车子别撞着人!凤儿,看好你弟弟!扬武你不许下来,仔细给人牙子拐了去!”
林氏挤得满头大汗,一面护着她那一篮子宝贝鸡蛋,一面分心听各家报价,了解市场行情,还得不时瞄一眼几个子女,生怕弄丢了哪个。再得寻一个可以停下来售卖之地,可是把她累得不轻,深觉没有男人帮手的不易。
好不容易觑见有一家已经卖完了东西,准备推车子走了,她急忙过去跟人家打了个招呼,这才让钱扬威把自家小车推过来,总算是可以歇一口气了。
也是运气好,那买了前一家货物的主顾见他们母子几人也没个男人跟着,动了恻隐之心,“大妹子,怎么一人来呀?当家的呢?”
钱彩凤见人和善,很机灵的撒了一个小谎,“我爹不舒服,来不了。”
林氏有些不好意思,正想说女儿几句,那中年大叔却一脸同情的道,“那你们也挺不容易的。这都有什么东西呀,给我瞅瞅。”
林氏见他有意思购买,顿时把话头改了,老老实实的交待,“有一大车柴,还有这些干货,这儿还有一篮鸡子,八十个。”
钱彩凤在旁边伶牙俐齿的帮腔,“这些柴全是我和我哥哥上山砍的,这些干货也是我们挖的。都挑了好的晒干,大叔您瞧,可不比一般人的强些?我娘背上还有筐黄豆和芝麻,大叔您买了过年,都是用得着的!”
之前让他们位置的那农户生意已经做成了,很好心的帮腔,“这些东西加一处统共也没多少钱,大哥您家是开饭馆的,过年都用得上,不如一起买下吧。”
钱彩凤又快嘴道,“大叔您一次买了,让我娘给您算便宜点!”
那中年大叔呵呵笑了,仔细看了看林氏的东西,虽然普通,但确实是家里能用得上的。他想了一想,“除了这些芝麻我不要,其余东西你们报个价来吧。”
林氏大喜,她一路走来,已经听了不少人的报价了,对自家货物差不多心里也有了个底。兼之在这儿做生意,连秤都不用,差不多估摸个价钱就可以了。
她也不贪心,一样一样给报了个实价,钱彩凤在心里噼里啪啦打了一通小算盘,“大叔,您就一起给半吊钱吧。”
那大叔笑了,“你这丫头倒象是块做买卖的料,这些东西加在一块不过四百九十文,你这儿倒好,生生的加了十文,这是你说的便宜法子么?”
钱彩凤的脸腾地一下红了,躲在后面不好意思。
林氏也觉赧颜,忙忙赔罪,“乡下孩子不懂事,请您别见怪。要不我少十文吧,您给四百八就行了。”
“这个数好,吉利!大哥您订了,咱们正好快些帮您送回去。”旁边的农户也善意的帮着解围。
但那位中年大叔却很是精明的道,“不如这样吧,大妹子,我还是给你半吊钱,但你把那芝麻一起给我,行么?你那一点子,多又不多,少又不少,要卖也不大好卖,大老远的要是又扛回去也着实费劲,你说呢?”
林氏犹豫了一下,芝麻可是比较值钱的东西,她背的这些若是按二十文就卖了,那可就亏了。但这人说得也有道理,要是再扛回去,确实太费劲了,不如一起卖了,多少换几个钱置办年货也是好的。
“那行,大哥,就依你了。你家在哪儿,咱们走吧!”
“不急,不急。”买卖谈妥,那中年大叔却笑眯眯的道,“我现还要买些其他的东西,你们两家若也要置办年货的话,不如跟我一起,我平常总出来采买,可以比外头便宜一点的,你们若是瞧着好,咱们一起买完了把东西送回去再结账如何?”
这主意好啊!林氏和那家人都非常愿意。只钱彩凤觉得这里头有些说不出的古怪,但她年纪还小,一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