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还是“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自古以来,世间的男女为了表达对彼此的思念,写下了许许多多的情诗。
那些感人至深的情诗,让很多处于情窦初开阶段的少男少女,第一次知道了,原来爱情的滋味,不仅有甜,还有相思难熬的苦。
处于热恋期的我们,都曾有过,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那时的我们只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好像一眨眼的功夫,相聚就已结束。
心情或是境遇发生变化时,听王菲的这首《我愿意》,也会让人有不一样的感觉。
梦最喜欢的一个女作家就是张爱玲,当然很多人看过她的书,稍微了解张爱玲故事的人,应该都曾听说过她的姑姑张茂渊,那一个同样传奇的女子,梦觉得,张茂渊的爱情,是这首情歌最好的阐述者。
张爱玲曾作文说她姑姑张茂渊有一块淡红色的霞披。张茂渊曾有过许多珠宝,但这块在常人眼里并不见得好的披霞一直留在她的身旁,被她视为珍藏之物。
那时张爱玲并不懂,为何姑姑如此真爱这样一件,根本就称不上贵重的东西。
直到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张爱玲,已成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一天,她接到当年在香港读大学时的监护人李开弟的征求意见信。信里,李开弟向她征询,问她是否可以将她的姑姑作为继室嫁给他时,张爱玲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件姑姑珍藏了这么久的霞帔,是她这60年来苦恋的唯一见证。
张爱玲的姑姑终于和60年前的初恋情人喜结良缘。那时的张茂渊已经86岁了。
1925年,在从上海驶向英国的轮船上,有一对姑嫂站在船舷旁,这就是张爱玲的母亲和姑姑。
张爱玲姑姑是清朝重臣李鸿章之外孙女,她的父亲名叫张佩纶,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李鸿章把女儿李经王寿下嫁给张佩纶为妻,生了一男一女,儿子提摩太·C·张就是张爱玲的父亲,女儿便是张茂渊。
李开弟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上海嘉定人。
此时李开弟乘船去英国利物浦大学就读硕士学位。轮船颠簸得厉害,张茂渊不住地呕吐,张爱玲母亲此时也自顾不暇。
李开弟看在眼里,一股同情心油然而生,他端来了热水,递上了热毛巾,还冲了两杯龙井茶。在他的悉心照顾下,姑嫂俩逐渐适应了海上生活。
傍晚,张茂渊站在船头处,看着船头划破海水所形成的二道白练在船舷的两侧掠过。夕阳西下,红彤彤地染红了西边的天空,多么美丽的海上风景。她正沉浸在遐想之中,突然感到一方披肩悄悄地披在她的双肩上。
张茂渊回头看到身边的李开弟正深情地望着自己,李开弟还用英语朗诵着拜伦的诗歌。
在和张茂渊不间断的交往中,李开弟了解到张茂渊竟出身豪门望族,外公是李鸿章。
在李开弟眼中,李鸿章是一个民族败类,在《马关条约》中出卖祖国利益,而张佩纶也决非英雄。
马尾一战,张佩纶罪责难逃,其狼狈逃窜的举止被李开弟视为懦夫行径。他还曾听说,张茂渊的弟弟是个打吗啡、嫖妓的浪荡子。
于是,李开弟在张茂渊面前绝口不提婚嫁之事,张爱玲母亲在有意无意之间提及,李开弟也装聋作哑,置若罔闻,仅作为好朋友交往。
很快,李开弟与一位女留学生堕入爱河,结成连理。张茂渊姑嫂俩出席李开弟的婚礼。张茂渊落落大方,十分得体,仿佛她和李开弟之间只有友情,而无爱情瓜葛。
但是李开弟经和张茂渊长时间的接触,渐渐了解她其实有一颗男儿心,决不是一根只会依附大树的藤,她有自力更生的毅力,也有自力更生的能力。
有一段时间,她生活得十分拮据,在无线电台上报告新闻,诵读社论,每天工作半小时。
她曾感慨地说:“我每天说半个钟头没意思的话,可以拿到几万的薪水,我一天到晚说有意思的话,却拿不到一个钱。”后来,她还做过其他工作。
1929年,李开弟夫妇归国,李开弟与张茂渊及张爱玲母亲的友情一直没有中断。
1938年,张爱玲考入伦敦大学,由于战争的爆发,使张爱玲不能如愿赴英就读,转而进入香港大学,此时需要一位监护人,张茂渊认为李开弟是最合适的人选。
李开弟一口答应张茂渊的请求,去怡和洋行香港分行就职,照顾张爱玲的生活。
1938年至1941年整整3年,张爱玲得到李开弟的悉心照顾。
上海解放后,李开弟进了上海机械进出口公司从事外贸工作,张茂渊一直居住在上海。
“文化大革命”似一场无情的狂飚,把李开弟掀起,又吹落。
一夜之间,李开弟变成了反革命,于是革工资,扫地出门,磨难接踵而至。
张茂渊作为封建官宦的娇小姐日子过得异常艰难。年近古稀的李开弟每天要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