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么,大概也就是娟,秀之类的,看起来怯怯弱弱,一身的小家子气,蓬头垢面的跟乡下野丫头没两样,根本不像是能认字的样子,说没读过什么书都是委婉说法,只怕目不识丁。
三房那个权尧中她也不太了解,可能中了秀才的,肯定不是缺胳膊少腿之人。反正过年会娘家看到的那一两眼看不出什么明显的缺陷,再有隐疾,要想娶个乡下清白姑娘也容易的很,怎么都比蒙申的闺女强,结亲不单是两个孩子的事,还有双方家人。
蒙申这一大家子可不是好打发的,弄不好得连着一大家子都要照顾,对他们太好他们不满足得寸进尺,金山银海都不够挥霍的,对他们不好。他们四处造谣。败坏亲家名声,得不偿失,怎么算都不是一笔合算的买卖。
三房一向精明,怎么这次那么糊涂呢?要求这样一门亲事呢?
权四太太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不是三房糊涂。而是蒙夫人大概身居内宅。大家阶级不一样。有些想法忽略了,三房如今不大好,都说是得罪了定王被各方刁难。还不知道是具体谁在使绊子,说是得罪定王,但是大家觉得真正得罪的是定王妃,否则不就是送一个美人入王府么?定王就算不喜也不至于迁怒,甚至后边那个参将夫人将人卖如那肮脏地界,差点把人给整死,定王府也没有说半句话,指不定是谁在背后给那泼妇撑腰呢。
他们想来想去,打破谣言的办法就是结亲,若是能娶到定王妃的侄女,那么谣言不攻自破,底下人谁能知道王妃跟兄弟间关系如何?外地那些官员更不知道,只要是结了亲,冲着这门转折亲,外地官员,大小商贾都得给面子,再者定王妃跟蒙申怎么都是兄妹,王妃对蒙家那么照顾,对亲哥哥的女儿也不至于太过绝情,总得给点面子。
三房才不傻呢,他们精得很,算盘打得很响。
三房子孙众多,这个尧中的才学平平,还是庶出,中了秀才之后人也懒惰不少,看着也不是个能做大事的,抛出这样一个不成器的,结一门表面光鲜的亲家,怎么都不吃亏,至于结亲之后,蒙申一家缠上门之类的,更加不用考虑。
蒙家还在燕城又跑不掉,真要打秋风还有蒙家,怎么也缠不到权家头上,若是成亲之后有利益,权三老太爷也不在乎花几两银子打发叫花子,若是没有利益,连同尧中两口子给安排到外地过活,让蒙申拖家带口去寻吧。
这些话有些事权三老太太实话告诉权四太太,有的是权四太太自己分析并打听得来的,但**不离十。
蒙夫人听完真心敬佩权三老太爷的这份专营,难怪之前生意做得那么好,能算计到这份上也绝了。
只是眼下这难题就甩给了她,是同意好,还是不同意好呢?
同意的话,蒙申这个烫手山芋不说能全部甩给别人,至少能甩一点,若是不同意,传出去于她的名声也不好,另外这些日子,她跟蒙也说要照顾好蒙申一家,免得他们冻饿街头,蒙申狗急跳墙借此咬人,坏了蒙也的名声,蒙也现在做文官,文官名声很重要,还有就是人家权三老太爷都放低姿态到这个份上,她还不肯结亲,就是不给面子,娘家人也会说她得理不饶人对她的名声不好。
可要真同意了,日后权三老太爷扯着定王府的虎皮在外头招摇撞骗,让小福知道了,恼了怎么办?这蒙申的事她没有跟小福说,也不方便跟小福说,小福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在意权三老太爷当初送美人的举动。
真是左右为难啊。
权四太太该说的都说了,她能做的就这样,剩下的就看蒙夫人自己的决定,她不好从中出主意,免得事后有什么差错被埋怨,就不再打搅蒙夫人,自己先走了。
蒙夫人实在不好一个人做决定,待晚上蒙也回来,用过晚膳,夫妻俩一起商量,蒙也听了蒙夫人的分析,顿时也为难了。
若是求娶的不是权三老太爷这个得罪过小福的人,管他想要求娶的是什么人家,只要不缺胳膊少腿,需要娘家倒贴养活,蒙申的女儿,他就做主嫁出去了,那样一群乡下孩子,还指望他们能结什么贵亲不成?找个人养活,不用娘家赔钱他就心满意足了。
夫妻相对着,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蒙夫人便决定,还是见见那个蒙申的这个女儿,那天急,她也没看清楚,也就一个模糊的印象,觉得不怎么样。
可现在想想,小福不也在乡下那么多年,乍一看也不是很出挑,但实际上就是心智坚毅,有谋略,很多事可以说无师自通。
蒙申的女儿,要有小福的本事不太可能,但只要能有那么一两分的灵巧,她就可以做主,宁愿贴上一笔嫁妆,寻一个比较好的人家,燕城里秀才多得很,不必找权家三房这样有些过节的,旁人也说不得什么。
可真要傻里傻气的,什么都不懂的乡下笨丫头,索性就给权家三房好了,随便他们折腾去,想来凭一个拐着弯的亲,也占不了多大便宜,当初蒙也还是定王的亲岳父,权家还是亲外家,也没见人给多少便利,该扣的货物照样扣。
小福那边,想来也不会在意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