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玄幻魔法>夺鼎1617> 第五百一十五章 进驻南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一十五章 进驻南京!(1 / 3)

关注起点读书,获得515红包第一手消息,过年之后没抢过红包的同学们,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临汾被刘宗敏轻松攻破的消息很快便飞越了太行山,到了华北平原上的小城林县,通过驻守彰德府的南粤军山东部队,很快便传到了广州城中。

对于这件事,李守汉也是颇为不解甚至是有些惊讶。

临汾,古称平阳,系唐尧古都,俗称卧牛城。“卧牛城”人们也习惯地称做平阳城。不过,最早的平阳城,是在汾河以西,因地居平水之阳而得名,即现在的尧都区金殿一带。今临汾城,是由北魏所筑的白马城扩建而成。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是因为“魏刑白马而筑之”。原来鲜卑族有“遇重大事情要杀白马歃血盟誓”的习俗。白马城是以军事城堡的面目出现的,它建在汾河东岸二级阶地前沿,西、北两面高出汾河河床二三十米,站在白马城头,望着脚下的汾河和对岸远处的吕梁山,居高临下的感觉很强。

景泰初年(公元1450年),再行修葺。其城周长十一里二百八十八步,高四丈五尺,外包以砖;池深二丈五尺。城四边各建一门,东门叫武定门,西门叫和义门,南门叫明德门,北门叫镇朔门。城门外各建月城,俗称瓮城。城门之上和城的四个角各建有木结构城楼和角楼。另建敌台八座。窝铺九十七座。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又增筑东关城。呈半圆形,周长一千二百六十四丈,高两丈五,城上宽九尺。上设敌台八座,城开正门、小门共七座,但还是土城。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重修。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又重修。并增高三丈二尺,上宽一丈八尺,外包以砖,正门、小门、楼台皆增高广,新添角楼四座,敌台增至十七座。门七,东曰“望晓”,西曰“望射”,南曰“望薰”。北曰“望关”,东南角门二,东北角门一。

临汾,西面是汾河。东面、南面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居高临下一览无余。城墙高达数十米,不但城墙高,而且厚。足可以令两部卡车在城墙上并排行驶。号称是从五代十国开始,多次大军兵临城下却不得其门而入。人称是攻不破的卧牛城。便是到了现代,阎老西的小同乡徐向前元帅,统领华北部队十万大军。历时三月,挖掘了数条坑道,使用了将近十吨**才将临汾城墙炸开了两处宽达百余米的缺口,大队人马冲进城内,解放军的序列里从此有了临汾旅这个番号。

但是,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刘宗敏是如何做到的?

但是从李华宇的军情通报后面所附的文字当中,李守汉找到了答案。

那就是炮队集中,以密集的炮火轰击城头,虽然不曾打破城池,令步兵一拥而入,却也是让城内的官吏将领士绅们心惊肉跳。

他们可是都清楚,城外的大顺军还在被称为流寇时期,就有使用大炮轰击城池用以破城的成功先例。

崇祯八年,农民军共数十万人围攻光州(今河南潢川),曾以大炮20门攻城,放两炮就把城墙轰毁。二攻开封时,所用的火炮威力,“飞铁熔铅,四面如织,空中作响,如鸳鸟之凌劲风”。“大炮小铣昼夜击打,城墙如筛,守惮者不敢露影,甫露首,辄中弹死。”此外还采用了传统的“高临法”以抬高炮兵发射平台和以炮兵的集中射击进行火力准备。“伐柏作台,长十余丈,广五丈余,高可三丈,上容百人,置炮攻城。”“列大炮百余枚齐燃击城,城被炮击倾颓如坂,步贼随炮登城。“

李守汉微微闭上双眼,想象一下,号称********的临汾城外,数十门重炮一字排开昼夜不停的轰击城垣,又有数百门小炮轰击城头杀伤守军,这样的杀伤力破坏力如何姑且不说,带给城内守军精神上的压力无疑是巨大的。

清军入关之后,便是倚仗着乌真超哈炮队的火力优势,对关内各处城池进行攻坚。曾经有清军扬言:“将炮一百位摆作一派,凭它哪个城池,怎么当得起三四日狠攻”完全是一种以火力优势虐待敌军的口气。

(嗯?似乎又有那里不对了。不是辽贼是一群野蛮人吗?怎么只知道茹毛饮血的通古斯野人手上会有如此多的大炮,这在十七世纪可是代表着先进技术和先进生产力的。如何是代表着愚昧落后的野人手中火炮比明军手中更多更好?这一定是体制的问题!)

临汾城中的官员士绅们也是如此。虽然城高池深,似乎可以阻挡住大顺军的攻势。但是,城外的大顺军似乎不急于蚁附登城,甚至连云梯都没有多准备。只管不停的驱赶牛马拖曳来一门门火炮在城外放列,拉来一车车的炮子火药用来施放。

看到城下不时冒起的灰白色烟雾,闻着越来越弄的硝石与硫磺味道,脚下的城墙不时传来阵阵微微的震动,城中的官绅将领们心中的防线崩溃了。

“竖起白旗,打开城门,放下吊桥。咱们归顺大顺皇帝。追随皇上骥尾吊民伐罪,讨伐暴虐明廷,拯救生民于水火。”

城门开放,城头上竖起大顺旗号,临汾就此易主。

“你们几个怎么看?”

将李华宇命人快船送来的这份关于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