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抗战之血色战旗> 第五百四十八章 对华援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四十八章 对华援助(2 / 3)

七年11月为止,平均每个月有6万吨物资经香港援华,英国所占比例微不足道。从著名的滇缅公路流向中国的物资以苏美物资为主,次年底开始的一年间,英国物资仅仅占据3.4%的比例。英国之所以没有在物质上积极援华的原因,先是由于欧洲局势牵制,能力有限。其次,为了避免刺激日本而冒亚洲殖民地被日本报复的风险,英国也不得不谨慎从事。

导致英国认真考虑援华的直接原因,是德国停止援华。如果任其展而不做努力,将很难避免中国过度依赖于苏联。然而欧洲局势风云变幻,英国最终还是没有能力在物资上大力援华。

英国对中国最初的支援,是滇缅公路的建设。早在二十七年年初,中英双方就在探讨开辟西南运输路径的可能。1o月,日军进攻广东导致香港无法成为物资中转站后,12月全长772英里的滇缅公路就建设完成。不久后英国正式拨款5o万英镑用于购买运输用车辆。次年3月,为了维持法币的币值,英国拨款5oo万英镑作为法币安定基金。随着日本侵华深入,英日双方矛盾扩大,二十八年夏天终于爆天津租界危机。同时由于日本对中国金融体系破坏的不遗余力,维持法币币值非常困难。英方面对日本的压力虽然有所退让,但仍然在尽量支持中国的金融体系。

德国进攻波兰之后,欧洲战事全面扩大。面对难局,无力顾及远东局势的英国我认为将会不得不进行大步退让。抗战初期,英国为了不过分刺激日本,对华援助一直抱谨慎的态度。但是随着日本南进趋势的加强,英日之间矛盾难以调和将会彻底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英国被日本认定为援华主要国家之一,但是限于自己也很困难,英国对华援助始终不是以物质为主,而是政治经济道义为主。除上述经济援助,比如允许中方在印度开办飞机加工厂

因此,我们从日本获得的实质性的援助其实是非常少的

高飞说的非常仔细,蒋介石也听的非常认真,高飞看了一眼蒋介石,很快把援助的话题转到了苏联方面:苏联对华援助,始于26年8月签订的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芦沟桥事变后不久中国就向苏联请求援助,但是苏联方面不愿意过于卷入中日争端而和中方签订了这个比较温和的条约。虽然如此,中国被日本击败是苏联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在抗日战争初期,苏联对华援助最为积极。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署的同时,苏联就向中国保证了五千万美元的军事贷款。而且在双方还没有签订正式协议时,苏联就于26年1o月开始向中方提供军火。27年3月双方正式签订协议时,协议中的五千万美元已经提供了大半。27年7月,双方再次签订五千万美元的贷款协议,28年6月,再次签订一亿五千万美元的第三次贷款协议。由于中苏之间尚存在其他协定,以及欧洲局势紧张使得苏联并没有完全履行这些协定,

但是,从民国26年开始,我们已经从苏联获得了大量物资。共包括飞机934架,坦克82辆,各种车辆2118台,火炮114o门,机关枪972o挺,步枪五万挺,炮弹两百万,子弹等1.8亿,航空炸弹3.16万。武器供应的途径,虽然也有部分从海路海运至印度香港等再转入中国,大部分通过苏联到兰州的公路运输。这条道路全长2925公里,抗战爆时条件恶劣。道路的整修翻新工作,也是在苏联的援助下完成的。

苏联除提供给中国的物资外,还派遣飞行员和地勤人员来华帮助作战。来华的苏联飞行员已经高达45o人。随着德国撤走军事顾问,苏联派遣军事顾问团来华。26年秋到28年2月,据称共有3665名苏联军人以不同的方式来华,战死1oo到2oo人左右。

苏联物资对中国抗战的重要性则不容质疑,苏联的援助对中国至关重要。但是,同样是随着欧洲局势的紧张,我认为从今年开始,苏联也将大幅度削减甚至是停止对华援助

蒋介石平静的听着,然后忽然问道:德国人走了,英国、苏联都有各自的打算,那么,你的意思是说中国的抗战只有靠自身的力量了?

不,还有一个国家,我相信很快就会成为对我国最大的援助国。高飞不暇思索脱口而出:美国

蒋介石的脸上露出了微微的笑意:美国?为什么那?

其实高飞清楚,蒋介石心里早就有盘算了,但还是打起精神说道:

之前,美国更多是运用制裁等手段试图影响日本,比如被认为对日本制裁之一部分的中立法案,禁止向战争双方提供军火.但是因为这个法案并不禁止原材料的出口,其实更不利于没有工业基础的中国。

随着日本侵华战争扩大,美国国内舆论也渐渐关注中国局势。民国27年年6月,美国政府呼吁主要厂商控制对日本飞机和零部件的输出,但是这仍然属于道义上的支持而不是确实的援助。一直到12月美国才第一次实在地向中国提供了第一笔援助,就是所谓的桐油贷款,金额为25oo万美元。7月美国突然宣布废除日本通商航海条约最大的原因还不是中国,而是英国。当时英日矛盾中英国步步退让,美国希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