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方腊、王庆势力被童贯扫平而童贯又被齐军大败,浙等淮河、长江、太湖、鄱阳湖流域势力空白之际,卢俊义进军神一举将原方腊整个地盘和王庆的半个地盘都拿了下来,一举将赵宋朝廷主要的赋税之地都占据了,也一举断了赵宋朝廷的财路,在这样的情况下,赵宋朝廷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尽快赎回败兵,然后尽快消灭田虎,然后北上伐辽。*
而卢俊义则趁着战争暂时告一段落,抓紧巩固他新占领的地盘。
先是理清行政区划,赵宋的行政区划太过混乱军、监州府军监并不是完全同级军监都有两种,分别称为大军监军监。级别也不同,大军监和州府同级军监则否,与县同级。一般来说大军多军少军的来源是镇,待会我会再讲到。大军的来源一般是小军升级,或是边疆军事需要,级别不能太低。但大军虽然说是州府同级,但管县的例子并不多,一般下面设的是堡和寨。小军又有两种,一种做为独立行政单位,属于州府,有直辖地,也管民。还有一些设在州府治所,如江州即有军额,军城在州城内,不管民,也属小军。监,以经济目的而设,不但有与州府同级只有一个,云阳监;还有与县同级隶属于府州很多,还有隶属于县也不少监也有管民不管之分,和军类似。
卢俊义一律废除做为地方区划地府、军、监国治下以政务院起头下面的编制是道镇四级行政区域,道相当于路,相当于半个省,兼具军政管辖职能比路的职能强大,日后占据了其他国家后做整体规划时会设置省,这时的省比后世的大,能监管四五个省。至于社、保、里三级为地方公民自治。卢俊义命政务院将府、军、监之类的行政单位或改名或撤销并入或分割整顿。如在赵宋的行政区划里,卢俊义之前攻占地浙东算是它的两浙路,浙西算是赵宋的江南东路,但卢俊义划分这两块地盘平分做三道。在划分之前先将广德军撤销合并在湖州,润州撤销合并进江宁府,改江宁府为江宁州,太平州撤销合并进宣州,撤销南康军并入江州,将舟山群岛并入明州治下,将萧山县从越州并入杭州治下
如此一来,根据经济展、地理历史习惯,将苏浙地区分成三个道,江苏道、浙东道、浙西道,其中江苏道辖有五个州,都是鱼米之乡和商贸大城,对它们的赋税也就稍微重些,有苏州、秀州、湖州、常州、江宁州,治所江宁;浙西道辖有七个州,大部分都是山区较为不达,对他们的赋税相应也有减轻;宣州、池州、饶州、州、睦州、信州、衢州,治所)县;浙东道辖有七个州,有杭州、越州、明州、台州、州、处州、温州,治所杭州。
从此不单单是苏浙地区,其他地方也都进行了合并行政区域的活动,而且在划分州势力范围和县势力范围时除了遵照历史地理地形习惯外,也要遵照地图形态,换句话不要出现在地图上看起来奇怪异常地行政区划。
另外在齐鲁一带也进行了类似的整编,州并入青州,州并入齐州,州的丞县并入徐州,单州地砀山并入徐州,东平府并入济州,高唐州、博州并入德州,而沧州的无棣县并入棣州,而棣州则并入滨州。自此鲁东道治下辖有登州、莱州、青州、州、密州、滨州六个州,治所在青州;而鲁西道则辖有济州、齐州、德州、徐州、兖州五个州,日后还会辖有一个将兴仁府、广济军并入濮州而就濮州,但现在这些地方暂时先还给赵宋朝廷做缓冲。
而在两淮地区,淮阳军改名为淮阳州,涟水军撤销并入海州,高邮军撤销并入扬州,真州撤销并入州,无为军撤销并入和州,寿州的六安以南部分并入庐州,州地蒙城并入宿州,濠州并入宿州。如此一来,两淮分成淮东道和淮西道,淮东道辖有海州、淮阳州、楚州、扬州、通州、泰州六个州,治所楚州山阳,而淮西道则辖有宿州、泗州、寿州、州、舒州、庐州、和州七个州,治所庐州合肥。
而黄州、州、江州、鄂州这四个州并称江汉道,治所乃鄂州武昌,其中南康军撤销并入江州,汉阳军和兴**撤销并入鄂州。
台湾道下辖澎湖直辖县、台北州、台南州、台东州和琉球州,共四州一县,治所台北。
至于高丽地汉南道、汉北道。倭地地东海道、中海道和北海道下面分别都辖有五六个州。每个州下面五六个县。不过人口相对中土稀少很多。一个道只有三四十万人。尤其是北海道。
占
地地盘。版图相比五六年前地齐鲁扩展了将近十倍。也增加了三千多万。齐军原本人马不足控制这庞大地领地和人口。便又开始扩编。
卢俊义控制地地方大部分都是原来繁花似锦、人口稠密之地。虽然经历过战火。但人口密度依然比西北、西南和岭南之稠密些。再加上不断地从赵宋腹地、辽国腹地拉人过来。和积极地人口增长政策地刺激。在宋宣和四年初。齐国治下人口普查结果是有近七百万户。包括军队在内所有人口大概有四千万。占原赵宋总人口地三分之一。其中从高丽、倭国和其他地方俘获得来地奴隶、战俘并不算在内。这些奴隶、战俘共计有六百万。这六百万奴隶被驱赶做屯田、挖矿。能极大地解放部分劳动力出来做军人。